八大的召喚:台北有個歌舞町
文︱林太崴(類比音聲玩家)
圖︱林太崴・聯合知識庫
968年,戴娜夫人應召站正式被警方破獲。自那一刻起,隱藏在台北車站附近,一個過去鮮為外人知的情色新網絡:不單純的按摩店、附特殊服務的旅社、暗藏春色的遊藝中心,甚至有女陪侍的餐廳......也逐漸被媒體一一向大眾揭露。
戴娜夫人本名陳富子,又名戴翠,是十二金釵之首何秀子的接棒人。她經營外表看起來普普通通的翠園餐廳,實際上則是以各種型態仲介色情,旗下有數不清的應召女郎、掮客及老鴇。應召站的地點設立在林森北路,二戰後,這塊區域的情色產業鍊不聲不響便往地下深深紮根,從台北車站所處的忠孝東路以北,林森北路與中山北路這兩條平行線道相夾的區塊,默默圈起了特殊性產業。事實上,在二戰前,無論是清代的青樓或是日治時期的藝旦間,守備範圍多在西門町、艋舺、大稻埕,或因溫泉情調而遠泊至北投。二戰後,除了原先舊有的地域「傳承」下來之外,淡水河邊收費低廉的三重埔私娼寮(又名豆干厝),及台北火車站附近的中山一帶的鬧區,則因戴娜夫人一流而強勢崛起。並以高級酒店,諳多國語言的佳麗,服務美軍、日商,逐步在情色圈打響名號。
無論從戰前或到戰後,台北的求色路徑,多多少少還是跟水陸海運盛行程度有關。上述提及的各個據點,都有相當四通八達的運輸系統。早期商賈名流的求財與致富,顯然跟交通利便度有很大關聯。中山一帶的情色區域,也應著緊鄰火車站的地利之便而發展迅速。男人出差談生意,跟客戶「桑一下」,有歌,有舞,有舞女,可稱得上是實質意義上的「台北歌舞町」。
在各種文本當中,除了有數不盡的報章雜誌經常出現歌舞町當中形形色色鶯燕動態,就連時稱「小本的」黃色小說《The Young Girl of Troubles》,也見以60年代中山北路的粉色情挑作為其背景:
「我叫黃翠姬,家住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XX號,這兒是充滿黃色情調的地方,你不相信的話,每當夜深入靜時,你可以在這一帶的街頭巷尾觀察出來,一群一群的夜鶯,打扮得花枝招展,袒胸露背,甚至有的連內衣褲都沒穿:我曾經親眼見過,在一次風吹起來時,把一位年約二十餘來歲的女郎的裙子吹得高高的,結果被我看到屁股,根本沒穿褲子嘛!她們在那兒施展她們的絕技,勾搭尋芳客,艷窟何其多呢!」
雖說是小說,不過見字如面,這段文字還真能讓人管窺歌舞町豔麗又鹹濕的歷史場景。這一類情色小本本,亦是一種流通於市井小民間的地下產物,封面常以「世界名著」的外皮或原文題名為障眼法,例如這本《The Young Girl of Troubles》明顯有企圖讓人誤以為是《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少年維特的煩惱)之嫌。殊不知翻開內頁,內容盡是些不正經的。就算拿在手邊閱讀,媽媽還以為正在用功。
除了文字形式之外,歌舞町的絕色風華,還可以透過時興的錄音產品──「情色黑膠」來立體體驗一下那謎樣般的時代氣氛。情色黑膠隨著本土錄音技術成熟而悄悄產出。特別的是,當時尚未解嚴,為了規避責任,情色黑膠若不是以假公司的名義發行,要不就是簡陋包裝,完全沒有公司出版資訊或聯絡方式。錄音內容則以廣播劇形式,來表述各類情色劇情,以真槍實彈的超高擬真實況入聲。最重要的是,這些錄音的製作難度遠遠大於我們的想像,畢竟在情色中,視覺是極重要的感官刺激,而黑膠是聲音產品,少了畫面,所以得全然倚賴語言與助聲。因此聲優的表現,常主宰了整部劇情的說服力。
60年代出版的情色黑膠《城市之夜》,描述一位名為豔紅的應召女郎,因邂逅了來自日本的有錢技師富田(トミタ/Tomita),因而約定在中山北路的日本料理見面,準備要好好促膝長談。在對話間,豔紅使出渾身解術,以國、台、日語,三種語言應付日本客,其聲調及氣音的運用,包含聲尾的微微上揚,精準地演出了舊時代裡應召女郎的獨特風塵味,彷彿可以看見她正在替他微笑斟酒,這股聲音的奪命魔力,現今恐怕已是消失了。
歌舞町風潮往後持續數十年,方興未艾。根據一則報導,80年代,某林森北路的舞女小莉赴美國結婚,原以為是麻雀變鳳凰,但不出幾年,離了婚。想來想去,還是得重出江湖,回台北持續下海。其實這並不是個案,直至90年代初,有成群舞女因美國經濟不景氣,原是往美淘金,後卻歸國重作馮婦的例子,酒客給她們取了個別號:美國候鳥族。1994年,羅大佑的《戀曲二〇〇〇》專輯發行,其中一曲〈台北紅玫瑰〉被酒客把歌詞改為「紐約藍玫瑰」或「加州紅薔薇」,這是為了諷刺歸國的舞女,始終得在燈紅酒綠的環境下,看著自己的年華逐漸老去。
曾經滄海,再難回歸初心。除非如白先勇筆下的金大班,透過小鮮肉的青春肉體,保持不滅的慾火,從風塵女又怯生生地變回少女心。否則就像真實發生在歌舞町的神女們,總只能在酒水菸漫中,持續揮霍永不回頭的青春小鳥。
【讀報・時光】
【推薦閱讀】 【報時光經典照片】台北車站
【報時光經典照片】木船民歌西餐廳
最新文章
-
「跟他在一起,大家都會笑個不停!台灣勞萊——矮仔財」
2024-12-31 -
數據時代的「詩」「學」突圍──臺灣詩學三刊物的數位典藏
2024-12-31 -
數位時代的老派追星日常 要不要來我家聽黑膠?
2024-12-23 -
《臺灣民報》打開探索世界的航道 | 日治時期林獻堂父子環球畢旅見聞記
2024-12-19 -
《臺灣民報》上的壯遊──日治時期臺灣仕紳林獻堂的〈環球遊記〉
2024-12-13 -
對話司馬遷、打造專屬美妝顧問--中研院馬偉雲博士讓AI更接地氣
2024-11-14 -
有夠「機車」!三陽、光陽的兩輪傳奇
2024-11-05 -
微笑徜徉的夢想配備——兼論《臺灣詩學學刊》的典範形
2024-10-25 -
站在世紀之交的風口 --台灣詩學三刊物上線的時代意涵
2024-10-09 -
臺灣詩學庫 | 數位工具帶來詩學新視野
2024-09-23 -
從收音機、電視機到洗衣機 伴隨台灣家庭半世紀的聲寶與台灣三洋
2024-09-02 -
全面啟動語料研究的智慧引擎 –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24-08-07 -
文獻寶塔:我與《聯合文學》知識庫
2024-08-02 -
請享受沒有蚊子的夏天! 蚊香為什麼都是螺旋型?
2024-06-24 -
台灣第一本閱讀指南《書評書目》:克服選擇障礙,在書海中找到知音作品
2024-05-23 -
副刊的前世今生 | 長篇小說連載的美好時光
2024-05-10 -
用文字談一場戀愛吧:《風月報》裡的曖昧筆尖
2024-04-25 -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文宣廣告中的情慾世界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