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文學讀本:我看「臺灣文學知識庫」

2021-11-24 17:59 陳義芝

聯合知識庫「臺灣文學知識庫」中的「聯副七十」資料庫,收錄版面已回溯至聯合副刊創刊(1951年)以來,讀者可一次瀏覽1951年至今的聯副報紙原刊。圖為聯副創刊刊頭。(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聯合知識庫「臺灣文學知識庫」中的「聯副七十」資料庫,收錄版面已回溯至聯合副刊創刊(1951年)以來,讀者可一次瀏覽1951年至今的聯副報紙原刊。圖為聯副創刊刊頭。(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文|陳義芝(詩人、臺師大國文系兼任教授,曾任聯副主編)

圖︱聯合知識庫

網際網路時代,文學閱讀的新體驗:不論哪一個世代的作家、何年何月發表的作品,我們都可以在一個電子資料庫中輕易檢索查閱。作為讀者,也不論你是不是在自己生活的城市,是不是在自己的電腦前,只需輸入一個帳戶,天涯海角都擁有了無窮豐富的文本。

我記得上個世紀,我的老長官詩人瘂弦與我一同策畫「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術研討會」時,我為了撰寫《聯副》與《人間》如何進行副刊轉型的論文,曾多次進出兩報(《聯合報》、《中國時報》)資料中心,翻看一摞摞裝釘成冊的報紙,比對,做筆記,探索「製作的突破與文類的開展」、「集中表現的特介方式」、「巴洛克式的編輯風格」、「對社會新情境的建構企圖」……,從資料架上取報、還報、搜尋,十分費時。現在寫稿、發稿、存檔,一切都電子化了,報社不再用老辦法裝釘舊報,也很少看到什麼人還用剪貼簿。

不再依賴實體報紙的年代,人們如何查閱過去的文章?──前不久,我接到聯合知識庫的莊孟融告知,「聯副資料庫已從原先2003年迄今的副刊版面,向前回溯至創刊(1951年)以來,讀者可一次瀏覽1951年至今的聯副報紙原刊。」這太令人興奮了!回想從前紙本媒體的風華,文學名作薈萃於副刊,海內外知識分子齊聚,一篇文章天下知,副刊留有非常豐富的文學資產。而今不必費力氣查詢,原來的版式內容,清清楚楚就存在數位資料庫中。

1997年六月當我接編《聯副》時,副刊的盛世雖過,但仍是作家爭搶的發表園地。我一接手時的版式及內容樣貌為何?時隔二十四年,早不記得了。日前懷著十分好奇的心,打開電腦,點出聯合知識庫中的「臺灣文學知識庫」,看到「關於聯副」的簡介時我點了「日期瀏覽」,查看我最初接編頭一兩個月的版面。

那時同個版上有大菜,還配搭有小菜。例如六月一日,主文是余光中的散文〈日不落家〉,搭配有黃碧端兩周一次的專欄(談當時新興的〈BBS文學〉),及西語文學名家張淑英連載的「世界名家極短篇」,再加上老瓊的漫畫,簡捷的抒情小品,及1980年代開始的「新聞眉批」、「文壇消息」,版面堪稱繽紛熱鬧。緊接著刊發的主文,包括「點燃知識火炬:閱讀之旅」系列,日治時期與臺灣文壇關係密切的日本小說家西川滿的小說,奇幻文學〈魯迅還魂投海記〉,林文月《飲膳札記》中的〈台灣肉粽〉,作為「社會大教室」專文的勞思光〈儒學之特性〉,蘇曉康〈兩本英文傳記中的林徽因〉……。六月中旬則推出鄭樹森領銜的「香港97專輯:永遠的香港」系列專文,下旬推出介入社會現實的「痛心因為愛:台灣海洋環境專題系列」;搭配的小欄有「吳大猷講故事」、非文學人投稿的「全民寫作」、文化界人士的「漏網新聞」,還有作家兩兩捉對、機智問答的「作家十日譚」。

1997年6月1日陳義芝接編《聯副》時的版面規劃,主文是余光中散文〈日不落家〉,搭配黃碧端兩周一次的專欄等多種單元,版面繽紛熱鬧。(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1997年6月1日陳義芝接編《聯副》時的版面規劃,主文是余光中散文〈日不落家〉,搭配黃碧端兩周一次的專欄等多種單元,版面繽紛熱鬧。(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當年編輯全心「侍候」大作家,大作家對編輯設計的欄目也有求必應地供稿,以七月推出的「搖籃邊的低語」為例,只有幾十個字,只是一碟花生米一樣的小菜,但不因其小而不經營,例如瘂弦的低語是:「孩子,人生就像拿水桶到井裡打水,只有桶掉到井裡,沒有井掉到桶裡的。」林懷民說:「如果辦得到,請你等一下,讓搖籃也等一下,空氣很壞,交通很糟,治安也不好,他們連教科文下限的條文也廢了,不知道下面還要做什麼……」。詩人、小說家、哲學教授、市長等都在《聯副》留下了關心下一代的雋語或警語。七月下旬我又開了一個「蒐藏心情」配合攝影的小欄。有這些如霓虹燈在萬花間閃爍的欄目,結合「生命現場系列」報導,或「拜訪新校園」紀實,或「美國的大學怎樣選校長」的專文,或施叔青「香港三部曲」的小說,料讀者應不會覺得單調,即使口味刁鑽,也有吸睛、可口的東西。

當年大作家對聯副編輯設計的欄目有求必應地供稿,如1997年7月的「搖籃邊的低語」專欄,文長只有幾十字,但不因其小而不經營。(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當年大作家對聯副編輯設計的欄目有求必應地供稿,如1997年7月的「搖籃邊的低語」專欄,文長只有幾十字,但不因其小而不經營。(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好的作品是跨時空的。我回頭看自己主編的副刊,像看年輕時的相簿,有許多美好回憶。經由電腦螢幕,我將版面放大160%,隨意地再往前綜覽全版,或細看單篇,七十年來的《聯副》,曾經名作家林海音、瘂弦等人主編,內容累積何止幾千萬字,風雨在作家筆下,飛鳥在文學天空,那裡有不隨時光漫泛的長卷,永遠的文學讀本。

追蹤七十年來臺灣文學的發展變化,我像乘坐時光機,回到了臺灣文壇最風華的年代──多麼好看的副刊啊!


2021年11月18日寫於紅樹林


從臺灣文學報刊 見證時代風雲

2023 臺灣文學知識庫應用論壇

活動時間 | 2023.3.8(三) 9:00-17:00

活動地點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篤行樓Y601國際會議廳

免費報名 | http://s.accupass.com/lGT1p4

聯合副刊」線上閱讀-聯合副刊七十周年 文學好時光

收錄出刊迄今70年報版,盡覽重磅作家、詩人文學作品

⭐️點此購買


最新文章

宜蘭東門夜市位於東港路天橋下,有許多小吃攤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6/6/...

宜蘭東門小吃 我的夜市記憶

2023-05-11
來源:1972-05-31/聯合報/第三版

【台灣犯罪事件簿】「泰港台國際大毒梟」張鏡輝

2023-05-05
涉及多件殺人、強盜等重大刑案的劉煥榮(中)六日從日本押解回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犯罪事件簿】十大槍擊要犯之「神經劉」劉煥榮

2023-04-11
來源:聯合報/1991-07-28/第十九版

【台灣犯罪事件簿】「牯嶺街少年」茅武

2023-03-06
▲ 槍擊要犯楊雙五(中)廿六日在泰國曼谷被刑事警察局逮捕,廿七日晚立即被押回國內...

【台灣犯罪事件簿】十大槍擊要犯之「南霸天」楊雙伍

2023-02-04
▲ 〈三友塑膠球鞋〉強調由中德技術合作,自動機器、科學製造
 《聯合報》,19...

代金屬的石化工業:塑膠

2022-12-15
▲ 三隻貓咪喝茶聊天的貿易卡,下排寫著「Jungle Chop Formosa ...

台灣茶廣告的時光隧道

2022-12-13
中、日奧運成棒隊對抗賽第四戰,中華隊雖擊出有五分打點的三支全壘打,但仍以六比九輸...

張耀騰三分全壘打逆轉勝 ! 打贏南韓保奧運參賽權

2022-10-06
中日棒球巴塞隆納奧運賽前首場熱身友誼賽,在神戶綠的球場開打,中華隊在投手、守備、...

關鍵安打!羅國璋放手一搏 1992年中華隊挺進巴塞隆納奧運

2022-10-06
第二十五屆奧運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圖為中華隊棒球選手郭李建夫(背號25)。圖\...

人稱球場「抗日英雄」 郭李建夫致勝變化球拿下1992奧運準決賽

2022-10-06
中華奧運成棒代表隊在日本集訓。圖為總教練李來發(右)教球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激發潛力、善用奇才!李來發帶隊苦練四年奧運奪銀

2022-10-06
▲ 強調品質好、硬度佳。〈鷹標水泥•土水灰〉,《聯合報》,1957年7月8日,1...

「灰」出來的民生工業品:水泥

2022-10-03
1970年8月 台北國聲酒店2週年紀念感謝詞錄音。(收藏家林太崴提供)

復古女聲嬌滴滴 原音重現60年代國聲酒店致謝唱片

2022-09-06
飛碟唱片歌手王傑。日期:1988/7/12.攝影:何福慶.來源:聯合報

永遠不回頭的激情歲月 青春無敵《七匹狼》

2022-05-26
55年前的報紙周末漫畫-戀愛不是兒戲。日期:1967/4/1‧作者:陳弓.來源:...

戀愛的技能,你(妳)點了沒?-為什麼別人都有男女朋友

2022-05-09
青少年流行文化,明星、卡通錄影帶正「夯」,店內無論什麼時刻都有「小客人」光顧。日...

沒有Netflix的時代─台灣錄影帶文化

2022-04-29
張英導演在《虎姑婆》成功後再拍《大俠梅花鹿》(1961),因別開生面的動物角色造...

時光大戲院NFT特輯:屬於台灣的璀璨光影(下)

2022-03-29
《王哥柳哥遊台灣》聚焦李冠章、矮仔財二人飾演的「胖瘦二傻」詼諧逗趣的旅程故事,電...

時光大戲院NFT特輯:屬於台灣的璀璨光影(上)

2022-03-28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