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時代的展開:書評書目的文化意義

2021-11-03 18:33 陳芳明

《書評書目》在臺灣社會發生重大變化的一九七〇年代應運而生,在書評氣候還未成熟之前,預告了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圖/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提供)
《書評書目》在臺灣社會發生重大變化的一九七〇年代應運而生,在書評氣候還未成熟之前,預告了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圖/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提供)

文|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圖︱聯合知識庫、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書評的存在,代表著一個社會裡閱讀的深度與廣度。臺灣進入一九七〇年代以後,整個社會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尤其一九七一年臺灣被迫退出聯合國之後,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反而更加提高。當島上的住民心靈被封鎖時,開始對這個海島的命運傳達重要關切。從鄉土文學運動的展開,文學的視野與美學都與上個世代截然不同。如果一九六〇年代是現代主義的黃金時期,那麼一九七〇年代鄉土文學的浮現,正好彰顯島上住民的心靈轉向。從一九四九年之後,臺灣知識分子第一次那麼整齊、那麼深刻地注視臺灣這塊土地。

臺灣加工出口區開始在南部與中部設立,在國際社會上也許看不見臺灣的身分,但是,臺灣的貿易產品卻開始在全世界各個港口出現。我們以另外一個形式出現在國際社會,臺灣的商品在全球各大城市次第浮現。相應於這樣的劇烈變化,臺灣知識分子也開始關切這個島嶼的命運。這種心理的驅力,帶起了鄉土文學運動的風潮。同樣在這個時刻,臺灣作家的作品也開始受到普遍閱讀。在那樣危疑的時代,《書評書目》應運而生。洪建全基金會決定發行這一份刊物,編輯部設在臺北市博愛路,也就是在臺北市國際牌門市部後面,成立這份刊物的編輯部。

當時的總編輯是隱地先生,一位喜歡閱讀、喜歡書寫的作家。在《書評書目》之前,他曾經擔任《青溪雜誌》的主編。當年他不時向我約稿,我早年的書評與散文都在《青溪》發表。沒有經過那段時期,我不可能受邀參加《書評書目》的編輯。臺大歷史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後,一年後準備出國。隱地邀請我去協助他的編輯工作,那是一九七三年的秋天。在進入《書評書目》之前,我在這份刊物的第四期發表一篇長文〈燃燈人〉。寫了一萬多字的這篇文字,是針對當時楊牧的詩集《燈船》。因為這篇詩評的發表,終於讓楊牧發現了我。他不僅發現我,還特別回來臺灣時相約見面,邀請我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讀書。這樣的文學因緣,無疑是《書評書目》為我嫁接。

陳芳明在《書評書目》第四期發表〈燃燈人──論「燈船」時期的葉珊〉,與詩人楊牧結緣,並獲邀至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讀書。(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陳芳明在《書評書目》第四期發表〈燃燈人──論「燈船」時期的葉珊〉,與詩人楊牧結緣,並獲邀至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讀書。(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在書評氣候還未成熟之前,《書評書目》其實預告了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從前報紙偏愛讀書筆記或讀後感的文字,很難歸類於文學批評的範疇。真正的書評,不僅表達書寫者對一位作家風格的熟悉,同時對作品裡的遣詞用字特別關注。書評並非是過分的美言,而是進入作品的靈魂深處,探索作者生命的高與低。一九七四年離開臺北之後,我受楊牧的邀請到達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在那段期間,我仍然斷斷續續寄稿子給這份刊物。身在海外漂泊,卻因為維繫著寫稿的習慣,反而與臺灣的銜接更加密切。發行一百期的《書評書目》代表了臺灣讀書市場質的變化,它所帶起的讀書風氣與讀書品質,加重了出版品的份量。因為這份刊物的衝擊,使得讀者對於書寫者與創作者更具一份尊敬。讀書市場不斷遷徙轉移,《書評書目》所帶來的閱讀習慣,使得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更加密不可分。

2021.11.1 政大台文所


從臺灣文學報刊 見證時代風雲

2023 臺灣文學知識庫應用論壇

活動時間 | 2023.3.8(三) 9:00-17:00

活動地點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篤行樓Y601國際會議廳

免費報名 | http://s.accupass.com/lGT1p4

《書評書目》資料庫試用洽詢:聯合知識庫 應小姐 (02)8692-5588分機6121

weihwa.ying@udngroup.com

⭐️書評書目

⭐️聯合知識庫

最新文章

色情錄影帶的播放設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2/11/01  本報記者攝影)

有聲無影引人無限遐想!唱片行角落的「情色黑膠」淫唱禁忌青春歌 

2025-03-28
「視覺型」18禁黑膠,黑膠封面印有穿著清涼,甚至露點的美女照片。圖/截自報時光影...

【專訪】黑膠收藏家林太崴尋找台灣聲音碎片 解嚴前尺度超乎想像!

2025-03-27
矮仔財出演的電影廣告 《聯合報》1962年09月18日,第6版 (圖/聯合知識庫...

「跟他在一起,大家都會笑個不停!台灣勞萊——矮仔財」

2024-12-31
圖/CANVA

數據時代的「詩」「學」突圍──臺灣詩學三刊物的數位典藏

2024-12-31
唱片行成青少年的熱愛店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數位時代的老派追星日常 要不要來我家聽黑膠?

2024-12-23

《臺灣民報》打開探索世界的航道 | 日治時期林獻堂父子環球畢旅見聞記

2024-12-19

《臺灣民報》上的壯遊──日治時期臺灣仕紳林獻堂的〈環球遊記〉

2024-12-13
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偉雲博士 圖/作者提供

對話司馬遷、打造專屬美妝顧問--中研院馬偉雲博士讓AI更接地氣

2024-11-14
機車最早是從腳踏車改良而來,因此早期機車廣告標榜「會騎腳踏車就會騎機車」。《聯合...

有夠「機車」!三陽、光陽的兩輪傳奇

2024-11-05
圖/Canva

微笑徜徉的夢想配備——兼論《臺灣詩學學刊》的典範形

2024-10-25
「台灣文學知識庫」新收錄詩學三刊物-《台灣詩學季刊》、《台灣詩學學刊》與《吹鼓吹...

站在世紀之交的風口 --台灣詩學三刊物上線的時代意涵

2024-10-09
「臺灣文學知識庫」新收錄《臺灣詩學季刊》、《臺灣詩學學刊》與《吹鼓吹詩論壇》(圖...

臺灣詩學庫 | 數位工具帶來詩學新視野

2024-09-23
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以及那年的國慶閱兵轉播,都大大刺激了民眾購買電視的意願,...

從收音機、電視機到洗衣機 伴隨台灣家庭半世紀的聲寶與台灣三洋

2024-09-02
圖/Canva

全面啟動語料研究的智慧引擎 –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24-08-07
《聯合文學》歷年封面設計(圖/聯合知識庫)

文獻寶塔:我與《聯合文學》知識庫

2024-08-02
由大日本除蟲菊株式會社生產的金鳥蚊香雖然商標不變,但在戰後一度名為「雞冠蚊香」。...

請享受沒有蚊子的夏天! 蚊香為什麼都是螺旋型?

2024-06-24
《書評書目》歷年封面設計(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台灣第一本閱讀指南《書評書目》:克服選擇障礙,在書海中找到知音作品

2024-05-23
左至右:高陽《李娃》,《風塵三俠》,《少年遊》(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副刊的前世今生 | 長篇小說連載的美好時光

2024-05-10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