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域拼圖:《公論報》資料庫與戰後臺灣文學研究

2021-09-09 07:00 張俐璇

數位建置的《公論報》資料庫,使既有的臺灣報刊資料庫益發完整,特別是1945-1965年的歷史階段。(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數位建置的《公論報》資料庫,使既有的臺灣報刊資料庫益發完整,特別是1945-1965年的歷史階段。(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文︱張俐璇(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圖︱張俐璇、聯合知識庫

很開心看到《公論報》完成數位建置,讓既有的臺灣報刊資料庫益發完整,特別是1945年到1965年這個歷史階段。

《公論報》創刊於1947年,是臺灣文學研究所謂的「戰後初期」(1945-1949)。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玉音播放終戰詔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當時臺灣唯一也是最大報《臺灣新報》,在10月25日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改名為《臺灣新生報》,社長李萬居。李萬居是青年黨黨員,青年黨是當時國民黨與共產黨之外的中國第三大黨。稍後,國民黨以「臺灣並無黨營報紙」為由,要求公署撥出《臺灣新報》的一半資產,1946年2月20日在臺南發行「黨營」《中華日報》。

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自立晚報》與《公論報》先後創刊。前者在〈雙十佳節話自立:創刊詞〉中,期許能「作為政府與人民之間進一步合作的橋樑」;後者在〈迎光復節:代發刊詞〉中,表示命名是取「公共的公正的言論」之義。《公論報》的出現,來自於國民黨為管控《臺灣新生報》,將李萬居從社長升任為董事長,架空其領導權;時任《臺灣新生報》董事長的李萬居,因而另創《公論報》。

《公論報》1948.9.12〈私立延平補習學校 籌備竣事即將開課〉,是同時期少數對戰後臺灣人自辦學校的報導。(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公論報》1948.9.12〈私立延平補習學校 籌備竣事即將開課〉,是同時期少數對戰後臺灣人自辦學校的報導。(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換句話說,在1949年國民黨《中央日報》到臺灣之前,至少已有一省營、一黨營、兩民營這四家報社,並且箇中關係微妙。依據白色恐怖受難者胡子丹的口述,當時由於物質條件的限制,一般家庭並不會花錢訂報紙,會透過火車站、公車站等「閱報欄」看報,而出現在閱報欄的,除了《臺灣新生報》,主要是1949年後的《中央日報》與《青年戰士報》,並不會出現《公論報》。

2017年我參與林淇瀁(向陽)老師主持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的「戒嚴時期報紙副刊研究調查計畫(第一期:1949-1959年)」,研究團隊(註一)便以1949年為分水嶺,將前後各四家報紙副刊並置觀察:

接收日治時期《臺灣新報》資產的《臺灣新生報》與《中華日報》

在二二八事件後創刊的《自立晚報》與《公論報》

分屬老蔣與小蔣系統的《中央日報》與《青年戰士報》

威權政體下民營兩大報《聯合報》與《徵信新聞》

研究當時,《公論報》尚未有數位建置的資料庫,主要查看來源是臺灣圖書館的微卷,必須在館內依靠人工逐頁判讀,視需求列印。特別是《公論報》有超過二十個副刊,目前唯一整理出版的是陳奇祿主編的《臺灣風土》四冊。林瑞明教授在第一冊導讀中指出,臺南市立圖書館保存的《公論報》紙本,可與其他地方的館藏資料互補。成大台文博士陳明成學長,循線追索的成果(詳見延伸閱讀)是當時研究團隊的重要參考。

例如陳明成整理出《公論報》日月潭副刊的歷任主編:陳玉慶、王聿均、蕭鐵、王鼎鈞、劉枋,以及何以名之為「日月潭」的理由:一是以「日月潭」代表「臺灣」,二是寓義「本土性、永恆性(日月)和公談(潭)性」。此外也指出與他報副刊之間的關係,例如當歌雷(本名史席枚,1926-1994)主編的《臺灣新生報》橋副刊在1949年4月結束,何欣(筆名江森,1922-1998)主編的《公論報》文藝週刊在9月創刊後不久,曾經刊載〈小啟〉寫道「本省讀者不必過份害怕對祖國文字運用不純熟,只要內容充實,文字沒有關係。」由此接續「橋」副刊的「橋樑」角色。

循此可以看到,與同時期的副刊相較,當時對本省籍作家友善的副刊,除了林海音主編的聯合副刊,《公論報》日月潭副刊(1947-1961)有林鍾隆(1930-2008)、廖清秀(1927-2015)、施翠峰(1925-2018)的發表;《公論報》藍星週刊(1954-1958)有吳瀛濤(1916-1971)、趙天儀(1935-2020)、葉珊(1940-2020)等本省籍作家詩作。

《公論報》1957.8.23藍星週刊163期,當時17歲的楊牧以筆名葉珊發表〈港渡〉。(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公論報》1957.8.23藍星週刊163期,當時17歲的楊牧以筆名葉珊發表〈港渡〉。(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今天《公論報》資料庫的建立,提供我們在這些基礎上,更進一步觀察的方向,至少可有「報刊史料」與「比較研究」兩個面向。

首先是報刊史料部分,可以留意資料庫中「1961.10.01~1961.12.31」以及「1965.05.01-1965.10.30」兩個階段。1960年雷震案後,1961年3月《公論報》被迫休刊,因此過往《公論報》的研究範疇,通常聚焦在李萬居主持的1947-1961年。利用資料庫檢索比對,可以看到1961.2.28的《公論報》是4948號,社長李萬居,以及「日月潭副刊」第2860期,連載中的是張深切(1904-1965)自傳性作品《里程碑》;而1961.10.1的《公論報》是5075號,社長是當時臺北市議會議長張祥傳,副刊則是不再編號的「公論副刊」,連載的是戰鬥文藝推手孫陵(本名孫鍾琦,1914-1983)的長篇小說《覺醒的人》。從《公論報》5075號這個刊號來看,10月1日並非《公論報》的復刊首日,其中缺漏還有待尋覓。

《公論報》1961.2.28日月潭副刊期;張深切《里程碑》連載第148回。(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公論報》1961.2.28日月潭副刊期;張深切《里程碑》連載第148回。(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公論報》1961.10.1公論副刊;孫陵《覺醒的人》連載第25回。(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公論報》1961.10.1公論副刊;孫陵《覺醒的人》連載第25回。(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1965年五一勞動節《公論報》第6197號,則有明確的復刊祝賀。復刊的副刊是「公論副刊」,這個階段出現多篇本省籍作家作品評論,在陳火泉〈爬格子的人:介紹鍾肇政〉之後,依序有鍾肇政介紹鄭煥、黃娟、鍾鐵民、李喬、鄭清文等作家作品。同年10月,鍾肇政主編的十冊《本省籍作家作品集》由文壇社出版,「公論副刊」刊有文壇社社長穆中南〈我出版「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一文,文章寫道「二十年前,本省是受着日本語文教育。我們在二十年前的今日,才開始祖國語文的播種」,所以今天「本集是一個劃時代的總匯」。

不過,戰後擁有日本經驗的作家,並不是本省人獨有,來自滿洲國抑或是抗戰時期淪陷區的外省作家,在表述的精神上有何差異?新加入資料庫的《公論報》也提供更進一步「比較研究」的機會。例如來自東北的作家田原(本名田源,1927-1987),曾經主編《青年戰士報》,1965年在「公論副刊」連載有長篇小說《嘆息》。又如來自河北的何欣,1947年接編《臺灣新生報》「文藝週刊」,1949年接掌《公論報》「藝術」與「文藝」兩週刊,六〇年代先後參與《現代文學》和《文學》季刊的編務,不同歷史階段與不同社群位置,為文學生產帶來怎樣的承繼或演繹?

隨著《公論報》數位建置的完成,諸多研究,可以再航向更遠的地方。


註一:計畫主持人林淇瀁教授,協同主持人張俐璇助理教授,團隊成員為臺大博士生蔡旻軒、蕭智帆、臺師大博士生邱比特,以及北教大碩士生邱奕芸、臺大碩士生楊尚謙。

延伸閱讀:

1. 薛化元編,《《公論報》言論目錄暨索引》(台北:文景書局,2006)。

2. 林瑞明,〈導讀:《公論報》「臺灣風土」副刊的重新詮釋與評價〉,林佛兒總編輯、陳奇祿主編,《臺灣風土》第一冊「文獻與歷史之部」(台南: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3),頁57-63。

3. 陳明成,〈秘境與棄兒——初步踏查《公論報》藝文副刊〉,《台灣文學研究》7期(2014年12月),頁65-125。

4. 陳明成,〈從自主選用的「日治」到定為一尊的「日據」——以《公論報》、《臺灣新生報》以及《中央日報》的刊載演變(1845-1951)為例〉,《文史台灣學報》(2016年6月),頁35-84。

5. 陳明成,〈側論早期的「李萬居/《公論報》現象」——以戰後三次的「藝文」刊評及其歷史脈絡(1945-1957)為考察對象〉,《台灣文學研究學報》(2016年10月),頁211-254。

6. 陳明成,〈「御都合主義」的社會運動家?——側議歷史際遇/記憶中的陳逢源及其抉擇〉,《台灣文學研究學報》27(2018年10月),頁171-212。

7. 楊秀菁,〈戰後初期《臺灣新生報》的發展與挑戰(1945~1972)〉,《傳播研究與實踐》6卷2期(2016年7月),頁55-85。

8. 邱家宜,《戰後初期的台灣報人:吳濁流、李萬居、雷震、曾虛白》(臺北:玉山社,2020)。

9. 臺大臺文所團隊、哿哿設計,桌遊《文壇封鎖中》(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9)。

桌遊《文壇封鎖中》卡牌,由左上至右下依序是牌背、《臺灣新生報》新生副刊、《中華日報》中華副刊、《自立晚報》新詩週刊,以及《公論報》日月潭副刊。(圖/張俐璇提供)
桌遊《文壇封鎖中》卡牌,由左上至右下依序是牌背、《臺灣新生報》新生副刊、《中華日報》中華副刊、《自立晚報》新詩週刊,以及《公論報》日月潭副刊。(圖/張俐璇提供)

「公論報」資料庫試用洽詢:聯合知識庫 詹先生 (02)8692-5588分機6124

james.jan@udngroup.com

⭐️公論報

⭐️聯合知識庫


最新文章

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偉雲博士 圖/作者提供

對話司馬遷、打造專屬美妝顧問--中研院馬偉雲博士讓AI更接地氣

2024-11-14
圖/Canva

微笑徜徉的夢想配備——兼論《臺灣詩學學刊》的典範形

2024-10-25
「台灣文學知識庫」新收錄詩學三刊物-《台灣詩學季刊》、《台灣詩學學刊》與《吹鼓吹...

站在世紀之交的風口 --台灣詩學三刊物上線的時代意涵

2024-10-09
「臺灣文學知識庫」新收錄《臺灣詩學季刊》、《臺灣詩學學刊》與《吹鼓吹詩論壇》(圖...

臺灣詩學庫 | 數位工具帶來詩學新視野

2024-09-23
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以及那年的國慶閱兵轉播,都大大刺激了民眾購買電視的意願,...

從收音機、電視機到洗衣機 伴隨台灣家庭半世紀的聲寶與台灣三洋

2024-09-02
圖/Canva

全面啟動語料研究的智慧引擎 –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24-08-07
《聯合文學》歷年封面設計(圖/聯合知識庫)

文獻寶塔:我與《聯合文學》知識庫

2024-08-02
由大日本除蟲菊株式會社生產的金鳥蚊香雖然商標不變,但在戰後一度名為「雞冠蚊香」。...

請享受沒有蚊子的夏天! 蚊香為什麼都是螺旋型?

2024-06-24
《書評書目》歷年封面設計(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台灣第一本閱讀指南《書評書目》:克服選擇障礙,在書海中找到知音作品

2024-05-23
左至右:高陽《李娃》,《風塵三俠》,《少年遊》(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副刊的前世今生 | 長篇小說連載的美好時光

2024-05-10
《風月》報版(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用文字談一場戀愛吧:《風月報》裡的曖昧筆尖

2024-04-25
本物件為壯陽藥海報。海報上一位西方女子跪坐在地,僅著紅色內褲,上半身罩著黑色薄紗...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文宣廣告中的情慾世界

2024-04-22
他們不再老去

靈魂最大的煎熬──5部戰爭電影介紹

2024-04-02
〈健素〉,《聯合報》,1965年1月1日,11版

改善國民營養年代的補給品:健素糖

2024-04-01
圖/ 原版報紙 | 《好讀周報》資料庫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好讀周報》「補腦算算鍋」是教學好幫手!

2024-03-29
原版報紙 | 《好讀周報》資料庫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維繫知識戰鬥力–建構好讀資料 打敗閱讀偏食

2024-03-29
方瑞娥的成名曲〈最後的火車站〉同名專輯唱片(臺史館藏號 2003.009.061...

歌曲中雋永「聲」響!回味百年來火車歌謠中的聲與情

2024-03-25
〈真山真水〉專文插圖 (圖/聯合副刊2010/2/3)

文字手藝人──一位副刊主編的知見苦樂

2024-03-15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