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的唐老鴨會唱《草蜢弄雞公》!──世界卡通在台灣的本土化片格軌跡

2021-08-29 10:00 林太崴

《唐老鴨遊寶島》封面與封底。1977年,家風唱片(圖/林太崴提供)
《唐老鴨遊寶島》封面與封底。1977年,家風唱片(圖/林太崴提供)

文︱林太崴(類比音聲玩家)

圖︱林太崴・聯合知識庫

卡通,原譯自義大利文「Cartone」,泛指可超脫現實的藝術繪畫。廣義的型態包含平面插圖或漫畫,發展至今已超過500年。而從其原理延伸發展的卡通動畫,包含手翻書(Flip Book)、西洋鏡(Zoetrope)、費納奇鏡(Phenakistoscope)、活動視鏡(Praxinoscope)、留聲機影格鏡(kinephone)、旋轉魔鏡(Magic Mirror)也隨之產生。

1908年,法國動畫師艾米爾·庫爾創作的卡通動畫《幻境》問世,雖然影片長度才短短兩分鐘,而且是無聲的黑白片,但已成功開啟了人類的新視界。1940年後,有更多卡通動畫密集地被創造,並在當時甫發明的電視中播映,有些甚至躍上大螢幕成為動畫電影,開啟了卡通動畫的黃金時代。

百年來,以不同時期之「世界最新科技」所製作生產的卡通或動畫,其新概念與影音技術進口到台灣時,順應在地民情、文化、語言,產出了可能有別於原版的「轉譯」。這個本土化的過程,展示了台灣作為一個科技或影視受眾,如何接納世界並產出自我定義的視角。

留聲機影格鏡外盒(kinephone)1925年(圖/林太崴提供)
留聲機影格鏡外盒(kinephone)1925年(圖/林太崴提供)

(左) 留聲機影格鏡之換頭記。1925年(右) 留聲機影格鏡之卓别林。1925年(圖/林太崴提供)
(左) 留聲機影格鏡之換頭記。1925年(右) 留聲機影格鏡之卓别林。1925年(圖/林太崴提供)

台灣卡通──台日漫漫畫

說到台灣史上最早的漫畫,絕對不能不提到出身於日本愛知縣,長期居住在台灣的國島水馬。他從1916年起,開始為《臺灣日日新報》繪製諷刺漫畫,各專欄包含〈臺日漫畫〉、〈病室漫畫〉、〈漫畫旅行〉、〈平博漫畫行〉等,相當受歡迎。累積整整20年的豐富漫畫經驗,於1940年初,集結藝術成果,在台北公會堂舉行《臺灣漫畫年史畫譜》特展。此外,漫畫家雞籠生、舜吉、葉宏甲、許丙丁、陳定國這些高手,在日治時期就已開始進行漫畫創作。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雞籠生繪製的《雞籠生漫畫集》,為台灣人創作的第一本漫畫,意義非凡。

〈病室漫畫〉1918年11月6日,《臺灣日日新報》(圖/林太崴提供)
〈病室漫畫〉1918年11月6日,《臺灣日日新報》(圖/林太崴提供)

〈臺日漫畫〉1925年12月13日,《臺灣日日新報》(圖/林太崴提供)
〈臺日漫畫〉1925年12月13日,《臺灣日日新報》(圖/林太崴提供)

除了畫給「大人」看的漫畫,專為兒童設計而出版的童謠唱片歌詞上,也可見精心繪製的彩色卡通插圖,古倫美亞公司在1933年發行了台灣首張創作童謠,歌手為童星陳秋代,她也是臺灣首位童星。該78轉唱片收錄了〈時鐘〉及〈小鳥在樹枝〉兩首曲目,其上的插畫風格討喜可愛。相較之下,一般流行歌歌詞皆為單色或黑白,而為兒童特製的歌詞則為全彩印刷,可見其「寵孩」之用心。

台灣最早的創作童謠〈時鐘〉歌詞。1934年,古倫美亞唱片(圖/林太崴提供)
台灣最早的創作童謠〈時鐘〉歌詞。1934年,古倫美亞唱片(圖/林太崴提供)

電視裡的動畫遊行──從外國卡通看見世界

1962年10月10日,台灣首家電視台「台視」正式開播,當天還請來蔣宋美齡女士主持典禮儀式。不過開播當時僅有北部地區可接收天線訊號,根據統計,當年台北市電視機總數不到三千台,普及率不高,且台視每日只播映約六小時。到了1965年,台視完成中南部天線收訊架設,電視機更加普及,各大報紙也在同年年初陸續開始出現〈今日電視〉專欄,提供讀者完整的電視播映清單,也在該時期,台視的節目數量及播映時間皆多有提升。否則在此之前,報紙上僅偶有提供報導型的〈今晚電視節目〉或〈今日電視節目〉電視節目資訊。

台視開播報導 1962年10月10日《聯合報》(圖/聯合知識庫)
台視開播報導 1962年10月10日《聯合報》(圖/聯合知識庫)

今晚電視節目 1964年10月16日《徵信新聞報》(圖/林太崴提供)
今晚電視節目 1964年10月16日《徵信新聞報》(圖/林太崴提供)

今日電視 1965年1月25日《徵信新聞報》(圖/林太崴提供)
今日電視 1965年1月25日《徵信新聞報》(圖/林太崴提供)

今日電視 1965年2月2日《徵信新聞報》(圖/林太崴提供)
今日電視 1965年2月2日《徵信新聞報》(圖/林太崴提供)

在台視之後,中視於1969年,華視也在1971年陸續開播,老三台時代已然成形,整個電視產業不僅更活絡,技術上也更加純熟,繽紛的卡通動畫片也開始進行播送。根據〈今日電視〉專欄,台灣最早在電視放映的卡通為台視的《卡通惡夢》(1965年),隨後亦有《懲狼記》、《鬥牛記》、《驛馬英雄》等,每天僅播放10分鐘。雖然支數不少,但由於譯名之故,目前難以得知原版名稱,甚至有部分只簡陋標註為「彩色卡通」,影片來源不明,有些播映的集數也僅有一集。1973年後,引發全球熱潮的《頑皮豹》及《大力水手》開始在電視上固定長期播映,由於太受歡迎,甚至有家長投書聯合報,抱怨《頑皮豹》廣告太多,看起來不夠過癮,希望中視能夠改進。

中視開播第一則「今日電視」專欄 1969年10月10日《聯合報》(圖/聯合知識庫)
中視開播第一則「今日電視」專欄 1969年10月10日《聯合報》(圖/聯合知識庫)

華視開播第一則「今日電視」專欄 1971年10月31日《聯合報》(圖/聯合知識庫)
華視開播第一則「今日電視」專欄 1971年10月31日《聯合報》(圖/聯合知識庫)

由於卡通人物的「明星化」,相關商品紛紛出爐(含正版或盜版),尫仔標、桌遊、鉛筆盒等文具上常印有卡通明星的圖樣。特別的是,1975年,位於台北三重的三奇塑膠公司發行了一套家用「彩色卡通放映機」,讓小朋友在家裡便可以觀賞心愛的卡通,看到飽看到滿。膠卷包含最受歡迎的《頑皮豹》、《大力水手》、《超空人》(超人力霸王)及《白雪公主》等片。此外,更有本土漫畫商自繪頑皮豹系列漫畫,如《頑皮豹與豬小弟》、《頑皮豹與三矮人》、《頑皮豹打獵記》,使得卡通明星的熱度一飛沖天。

三奇塑膠公司發行的彩色放映機報導。1975年8月19日,《經濟日報》(圖/聯合知識庫)
三奇塑膠公司發行的彩色放映機報導。1975年8月19日,《經濟日報》(圖/聯合知識庫)

(左)三奇塑膠公司發行的彩色放映機外盒(右)三奇塑膠公司發行的彩色膠卷(圖/林太崴提供)
(左)三奇塑膠公司發行的彩色放映機外盒(右)三奇塑膠公司發行的彩色膠卷(圖/林太崴提供)

日本的莎拉公主不會耶耶耶──台灣的小叮噹會尢尢尢

當卡通自國外輸入到台灣時,除了觀片當下的享受,小朋友在播映期間之外,還能留下深刻記憶點的便是量身定做的「卡通主題曲」。特別在那個「不會重播」的年代,一旦錯過播映時間,可能難再一見。為了不留下殘念,小朋友常會先寫好作業並等在電視機前,引頸企盼地乖乖等待播映。影片一出,卡通主題曲一唱,漫長的等待便隨即有了安慰。每一首主題曲都帶有延伸性,哼唱中的歌詞與旋律,讓卡通明星的形象更為鮮活,也能製造下次再看的期待感。當時的卡通影片主題曲,通常區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一、原版直送:直接採用原版或原文主題曲

許多卡通並不會作任何主題曲的更動,以原版樣態直接展示給在台灣的觀眾,例如《小叮噹》,當時有許多不懂日文的小朋友跟著學唱,成為此生第一首學習的日文歌。此外《頑皮豹》、《大力水手》也是同樣的模式,留下經典原版主題曲配樂。

二、原曲新裝:採用原版旋律,填上中文版歌詞

這類的主題曲相對較少,不過也非常受到歡迎,例如充滿中東風格的《天方夜譚》。

三、本地自創:新創詞曲,完全不採用原版主題曲

台灣的卡通主題曲形式以自創詞曲形式的數量最多,這樣的考量也許是反映本土民情,讓主題曲產出一個適切的引導,讓小朋友能更自然地融入異國卡通的情境中,以便產生更深層的認同感,例如《莎拉公主》、《小甜甜》、《無敵鐵金剛》、《湯姆歷險記》、《綠野仙蹤》、《淘氣阿丹》。

(左)小叮噹原版七吋紀念彩膠1973年(右)小叮噹首版主題曲七吋紀念彩膠 1973年(圖/林太崴提供)
(左)小叮噹原版七吋紀念彩膠1973年(右)小叮噹首版主題曲七吋紀念彩膠 1973年(圖/林太崴提供)

40年前唐老鴨本人來吃圓環魯肉飯──以異視角自學的教育黑膠

1977年,家風唱片公司出品了《唐老鴨遊寶島》系列黑膠,當時迪士尼(Disney)尚稱「狄斯耐樂園」。錄音內容是由唐老鴨叔叔帶著小唐老鴨們旅遊臺灣各地的教學唱片,從台北西門町、龍山寺到台北圓環,旅遊到阿里山唱高山青,再到台南吃擔子麵,新竹和高雄也都在遊歷的地點中。在每一個不同的區域,都會搭配演唱當地民謠,以十分有趣又不落俗套的方式,向小朋友們教育臺灣地理、各地小吃特色及在地歌謠,例如唐老鴨唱了《草蜢弄雞公》或那魯灣的《杵歌》,可說是教育類唱片的模範。

這一套黑膠以外來視角介紹在地民情,非常成功地讓小朋友在輕鬆的氣氛當中,學習本土的文化。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唐老鴨叔叔的演員是光啟社的丁松筠神父(1942-2017),他終身奉獻給台灣,初來服務時,便與家風唱片公司合作了唐老鴨系列黑膠,稱得上是令人敬愛的丁神父早期代表作。

漫畫裡的在地化──機器貓小叮噹或哆拉A夢?

《小叮噹》的漫畫,可說是許多人小時候的重要回憶,每次肥圓手一拿出個新奇道具,都令人鼓掌叫好。

在這部漫畫發展的過程中,台灣市場上出現許多版本,有些甚至是台人自創,不過創意依舊十足。令人覺得莞爾的是,漫畫中為了本土化,出現地名、人名或風俗的編修,例如漫畫場景直接設定在台灣的玉山、大雄的阿姨住在高雄;阿福姓李,而且住在台北的吳里路5515號。談到明星時,會稍微修改原來的名字,例如漫畫中出現的明星李小燕(應該是想講張小燕),而鳳飛飛則改為「鳳菲菲」。

漫畫《機器貓小叮噹》的在地化-玉山與高雄(圖/林太崴提供)
漫畫《機器貓小叮噹》的在地化-玉山與高雄(圖/林太崴提供)
漫畫《機器貓小叮噹》的在地化-鳳菲菲與阿福地址(圖/林太崴提供)
漫畫《機器貓小叮噹》的在地化-鳳菲菲與阿福地址(圖/林太崴提供)
漫畫《機器貓小叮噹》的在地化-李小燕(圖/林太崴提供)
漫畫《機器貓小叮噹》的在地化-李小燕(圖/林太崴提供)

回頭又看見自己

觀看卡通與動畫在台灣本土的軌跡,氣味著實親切又迷人。

小時候,我們家三代同堂住在古老的祖厝三合院,當時家裡的電視有個門,要開電視要先打開門,而且沒有遙控器,想轉台要用手指捏在轉軸上用力轉才行。有一段時間,我總喜歡賴著睡在爺爺奶奶房間,不僅晚上常會有宵夜吃,還可能有額外發放的十圓零用錢。每天早上6:20都播出十分鐘的《頑皮豹》,成了我的鬧鐘,不再賴床,至今仍對卡通裡的某些畫面仍然記憶猶新。

《頑皮豹與豬小弟》1974年,志明出版社(圖/林太崴提供)
《頑皮豹與豬小弟》1974年,志明出版社(圖/林太崴提供)

回頭看這些卡通與動畫的進程,看到時光依舊清香,且閃閃發亮。我知道當時很多本土產物都不是很細緻或那麼專業,甚至有一種粗魯,但其實都很可愛。那些畫風怪怪的盜版漫畫,陪著我們這個世代的人走向現代,好像媽媽在破掉的桌巾邊緣,車補進一條不精確又顏色俗艷的滾邊,那麼假會但又無比適切地,就這樣安放在屬於我們的青春裡。


⭐️報時光

2018年誕生報時光品牌,致力老報文化復興運動,以創意設計能量傳遞時光故事,找回好好生活的初心與人情。獲得更多時光故事與老派系列收藏訊息,歡迎加入粉絲團。

卡通動畫

最新文章

他們不再老去

靈魂最大的煎熬──5部戰爭電影介紹

2024-04-02
〈健素〉,《聯合報》,1965年1月1日,11版

改善國民營養年代的補給品:健素糖

2024-04-01
圖/ 原版報紙 | 《好讀周報》資料庫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好讀周報》「補腦算算鍋」是教學好幫手!

2024-03-29
原版報紙 | 《好讀周報》資料庫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維繫知識戰鬥力–建構好讀資料 打敗閱讀偏食

2024-03-29
方瑞娥的成名曲〈最後的火車站〉同名專輯唱片(臺史館藏號 2003.009.061...

歌曲中雋永「聲」響!回味百年來火車歌謠中的聲與情

2024-03-25
〈真山真水〉專文插圖 (圖/聯合副刊2010/2/3)

文字手藝人──一位副刊主編的知見苦樂

2024-03-15
1951/8/1《公論報》頭版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數位人文寶藏:初探《公論報》與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地方文史研究

2024-03-15
當年執勤中的車勤服務員(亮萍姐)。(圖/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提供)

你聽過「光華號小姐」嗎?從車勤服務員看臺灣鐵道史!

2024-03-13
《城市之夜》情色黑膠。(來源:作者提供)

八大的召喚:台北有個歌舞町

2023-12-01
圖/講者提供

四庫學與中國古典文學批評

2023-10-30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由資料庫淬鍊出古典——明代荀學建構的進路與詮釋

2023-10-30
圖/作者提供

給下一輪研究盛世的數據資料庫 ——臺灣文學的新視野與新方法

2023-10-24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研究跳脫「手工業時代」——《四庫續修》檢索系統與《尚書》學史研究

2023-10-24
圖/陳炫瑋教授提供

「繙云文獻」資料庫對經史研究的重要性—用柯南精神一探資料庫世界

2023-10-24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報刊資料庫與現代文學研究-資料庫改寫文學史的力量

2023-10-19
文訊40周年舉辦系列講座。圖為文訊雜誌創刊號,封面人物為王詩琅(左)與蘇雪林(右...

40歲的遠行──《文訊》雜誌40周年 

2023-06-30
張英導演在《虎姑婆》成功後再拍《大俠梅花鹿》(1961),因別開生面的動物角色造...

台語電影浪潮(下)「天然景禽獸裝」的《大俠梅花鹿》

2023-06-17
《王哥柳哥遊台灣》聚焦李冠章、矮仔財二人飾演的「胖瘦二傻」詼諧逗趣的旅程故事,電...

台語電影浪潮(上) 《王哥柳哥遊台灣》《虎姑婆》

2023-06-17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