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流行歌 傾聽風月

2020-11-15 09:00 林太崴

鄉土音樂訪問團(1934)  (圖/林太崴提供)
鄉土音樂訪問團(1934) (圖/林太崴提供)

文︱林太崴(類比音聲玩家)

舊時代總會以多種不同的面貌重新出現,文字、畫作、影像......。對後人來說,拼湊起舊時代各種不同的面貌,有機會串起一個全然不同感知的立體新世界。在《報時光》當中,我們常透過文字或相片來捕捉已不可得的舊時代,有時僅是簡短的字句,甚或是一張模糊的黑白照片,都有可能勾起一種異時光體驗。對於讀者來說,那個感動的瞬間已經穿梭重遊了某個曾經走過,甚至從未曾體驗的時代。

如果,在這些感知之外,再加入彼時代的錄音,那麼,是不是有可能從耳朵再透出新一層體會?

1935年起,文藝雜誌《風月》當中,出現了多則唱片歌詞刊載,初次看到這些歌詞,對長年關注戰前流行歌的我來說充滿大震撼。雖然乍聽之下似乎沒什麼,歌詞就只是歌詞嘛!對現代人來說也許是如此(畢竟有魔鏡網,或至少有Google)。但臺灣戰前的錄音相關文獻,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因為佚散失傳的狀態非常嚴重。不僅當時盛行的78轉唱片易碎無比,歌詞也常因年久蟲蛀而被丟棄,導致許多重要錄音物件至今苦不見天日,那是一個連Google都無法穿越的歷史牆。近年來,隨著戰前錄音研究逐漸加溫,大眾再度重溫鄧雨賢、純純......等等所謂臺灣流行歌發展的重要關鍵人,即便後人對那段初聲時期是如何求知若渴,但歷史錄音史料的佚散仍待解鎖。

最近,透過重新數位化的《風月》,完整了不少過去未曾見過的錄音史佚散缺口。在當中,我們發現有許多過去曾經以為不存在的文獻重新出土。以文藝介紹為主軸的《風月》,披露了唱片歌詞。循著資料庫,我們找到多筆錄音史相關內容。最令人興奮的,包含有歌人醫生美譽的林清月(1883-1960)、臺灣首位留日音樂家張福興(1888-1954)及臺灣最早的女聲樂家柯明珠(1911-2002)共同合作的音樂作品的相關文獻。

台灣最早的女聲樂家柯明珠(1911-2002)   (圖/林太崴提供)
台灣最早的女聲樂家柯明珠(1911-2002) (圖/林太崴提供)

林清月最知名的流行歌曲詞作莫過於古倫美亞發行的〈老青春〉(1933),歌詞描述一個愛風流的老不修阿北所發生的各種趣事,基本上走的是諷刺詼諧路線。自1934年起,他開始在勝利唱片公司發表詞作,包含〈月夜遊賞〉、〈君薄情〉、〈青樓怨〉、〈無奈何〉、〈思酒〉......等。合作最多的作曲家便是張福興。當時張氏已學成歸島二十餘年,在勝利唱片開始在臺灣發展初期,便由張福興擔任文藝部長。

1935.6.23 《風月報》︱流行歌與詞比較-〈戴酒桶〉  (圖/聯合知識庫︱臺灣詩詞庫)
1935.6.23 《風月報》︱流行歌與詞比較-〈戴酒桶〉 (圖/聯合知識庫︱臺灣詩詞庫)
1935.7.3 《風月報》︱流行歌與詞比較-〈君薄情〉 (圖/聯合知識庫︱臺灣詩詞庫)
1935.7.3 《風月報》︱流行歌與詞比較-〈君薄情〉 (圖/聯合知識庫︱臺灣詩詞庫)
1935.9.3 《風月報》︱流行歌與詞比較-〈月夜遊賞〉 (圖/聯合知識庫︱臺灣詩詞庫)
1935.9.3 《風月報》︱流行歌與詞比較-〈月夜遊賞〉 (圖/聯合知識庫︱臺灣詩詞庫)

不說可能不知道,張福興在任內作了許多實驗性作品,期間最重要的壯舉就是創造了所謂的「流行小曲」(或稱新小曲)。流行小曲可說是介於西式流行歌與傳統小曲之間的新樂種。基本上以漢式風格為主,輔以部份西洋樂器伴奏,而非歌壇過去一面倒地以西式方向為目標。近代的人可能經歷了1970年代興起的「校園民歌運動風潮」,該運動精神立基於世界音樂潮流下,尋找屬於自身的歌聲與音樂。若以較遠觀的洞察,則會發現1934年張福興基本上已經在「尋找島嶼的歌聲」。也因此流行小曲的興勃,可稱得上臺灣流行歌壇所產生的第一股本土反思勢力。

在音樂特徵上,流行小曲的漢式傳統風,搭配更含蓄典雅的歌詞,與其它同時期的西化前衛代表作,如〈跳舞時代〉、〈女性新風景〉等等分庭抗體,形成完全不同的勢力與歌路。流行小曲的代表作〈路滑滑〉廣受喜愛,蔚為唱片界新風尚,並引起其它唱片公司的仿效。在它之後,大小唱片公司紛起效尤。古倫美亞文藝部長陳君玉甚至說:勝利就此取得流行歌曲的王座,打趴了古倫美亞。

除此之外,張福興任內也發行了許多其它實驗新風格,例如把中國文學經典《紅樓夢》改編為臺語時代劇,然後自己擔任指揮(一開始的唱片界沒有時代劇這款樂種,更沒有指揮);亦將原住民的歌謠加以改編,發行〈臺灣日月潭杵音及蕃謠〉、〈打獵歌〉。甚至把爵士的Swing節奏運用在臺語流行歌裡,創作了〈君薄情〉。除此之外,張福興親自與柯明珠合唱的歌謠調〈月夜遊賞〉呈現相當特殊的音樂風格(類似歌劇中詠歎調),將臺語流行歌藝術歌曲化。多樣化的音樂實驗,令人耳朵為之一亮。

至於柯明珠,則是多在林清月與張福興的詞曲合作下,演唱各種曲目的女聲樂家。其實臺灣唱片圈以聲樂唱腔來錄音,柯明珠並非史上第一人,前還有古倫美亞會社的林氏好,而且據說她的〈紅鶯之鳴〉(1933)全島賣出上萬枚,簡直紅到抓不住。不過林氏好學習聲樂的方式非常曲折,基本上是透過留聲機放出來的78轉聲樂唱片來學習聲樂技巧,透過模擬與效仿來讓唱法有別於其他歌手,而她主要的「唱片老師」則是日本頗負盛名的關屋敏子。柯明珠則紮實地是受過正統聲樂訓練出身,畢業於上野的日本音樂學校,甚至比林秋錦更早入學。

1934年,鄉土訪問演奏會於全島巡演,由楊肇嘉率領眾音樂家們在臺灣進行數場演出。其中,柯明珠在演奏會中演出貝多芬的《亞第拉底》和斯拉瓦爾的《天使亞佛列爾》,可以想像盛況必然十分驚人。而勝利唱片所發行的數首錄音,雖無外國作曲家曲目,但其中包含了與張福興本人作曲並與之合唱的〈月夜遊賞〉,歷史意義重大。透過當年的錄音,更可讓後人立體地遙想已無法重現的音樂盛典。

〈月夜遊賞〉試聽: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風月》雜誌的歌詞出土之後,讓我們有更具體的文字內容去理解當年的人所要表達的氛圍。否則,大多數的戰前歌曲,即便原始78轉唱片出土,也只能一字一句慢慢聽寫謄打,聽得準不準確還不一定,過程也是非常煎熬的。以林清月為例,詞作當中的用字遣詞特別艱深,若無歌詞,恐怕不得其門而入。

科技的演化,有時帶來方便,有時也帶來一些迷惘。如何在時代的夾縫中,選擇方便又不失儀式所帶來的浪漫感。在這一來一往的時代互動間,與科技合作,定能加乘出最大化的研究樂趣。


⭐️臺灣詩詞庫

收錄《風月報》與《三六九小報》

⭐️懷舊廣告圖像庫

收錄1951年以來報紙標語、廣告插畫、漫畫等圖像,暢遊風華臺灣

⭐️報時光

2018年誕生報時光品牌,致力老報文化復興運動,以創意設計能量傳遞時光故事,找回好好生活的初心與人情。獲得更多時光故事與老派系列收藏訊息,歡迎加入粉絲團。


最新文章

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偉雲博士 圖/作者提供

對話司馬遷、打造專屬美妝顧問--中研院馬偉雲博士讓AI更接地氣

2024-11-14
圖/Canva

微笑徜徉的夢想配備——兼論《臺灣詩學學刊》的典範形

2024-10-25
「台灣文學知識庫」新收錄詩學三刊物-《台灣詩學季刊》、《台灣詩學學刊》與《吹鼓吹...

站在世紀之交的風口 --台灣詩學三刊物上線的時代意涵

2024-10-09
「臺灣文學知識庫」新收錄《臺灣詩學季刊》、《臺灣詩學學刊》與《吹鼓吹詩論壇》(圖...

臺灣詩學庫 | 數位工具帶來詩學新視野

2024-09-23
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以及那年的國慶閱兵轉播,都大大刺激了民眾購買電視的意願,...

從收音機、電視機到洗衣機 伴隨台灣家庭半世紀的聲寶與台灣三洋

2024-09-02
圖/Canva

全面啟動語料研究的智慧引擎 –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24-08-07
《聯合文學》歷年封面設計(圖/聯合知識庫)

文獻寶塔:我與《聯合文學》知識庫

2024-08-02
由大日本除蟲菊株式會社生產的金鳥蚊香雖然商標不變,但在戰後一度名為「雞冠蚊香」。...

請享受沒有蚊子的夏天! 蚊香為什麼都是螺旋型?

2024-06-24
《書評書目》歷年封面設計(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台灣第一本閱讀指南《書評書目》:克服選擇障礙,在書海中找到知音作品

2024-05-23
左至右:高陽《李娃》,《風塵三俠》,《少年遊》(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副刊的前世今生 | 長篇小說連載的美好時光

2024-05-10
《風月》報版(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用文字談一場戀愛吧:《風月報》裡的曖昧筆尖

2024-04-25
本物件為壯陽藥海報。海報上一位西方女子跪坐在地,僅著紅色內褲,上半身罩著黑色薄紗...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文宣廣告中的情慾世界

2024-04-22
他們不再老去

靈魂最大的煎熬──5部戰爭電影介紹

2024-04-02
〈健素〉,《聯合報》,1965年1月1日,11版

改善國民營養年代的補給品:健素糖

2024-04-01
圖/ 原版報紙 | 《好讀周報》資料庫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好讀周報》「補腦算算鍋」是教學好幫手!

2024-03-29
原版報紙 | 《好讀周報》資料庫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維繫知識戰鬥力–建構好讀資料 打敗閱讀偏食

2024-03-29
方瑞娥的成名曲〈最後的火車站〉同名專輯唱片(臺史館藏號 2003.009.061...

歌曲中雋永「聲」響!回味百年來火車歌謠中的聲與情

2024-03-25
〈真山真水〉專文插圖 (圖/聯合副刊2010/2/3)

文字手藝人──一位副刊主編的知見苦樂

2024-03-15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