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重慶南路書店風情
要準確算出重慶南路書街全盛期的書店數量,其實並不容易。有人說三十四家,也有人說七十七家,甚至有人說百餘家。這個現象情有可原,畢竟自一九五○年代開始,重量級書店如商務印書館、正中書局、東方書局、台灣書店、三民書局就陸續開始在此耕耘,直到一九八○年代都還人氣鼎盛,難免讓人恍然以為,這樣的榮景會從今時直到永遠--這樣一來,談論大眾生活中尋常的行程豈不傻氣,費心紀錄司空見慣、而且行之有年的街景,豈不多餘?
那些來不及拍攝的照片和影片,成了重慶南路書街沒落後,最大的遺憾。
我們再也難以想像,在忠孝西路與寶慶路之間的重慶南路只有短短六百五十公尺,卻有驚人的書店密度,也難以揣度書店內是如何摩肩接踵,特別在每日傍晚到打烊前,短短四、五個小時中,營業額佔全日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旺季時每天的營業額高達五萬元,看書買書的人潮想必洶湧。快要被遺忘的情景,還有因著冷氣尚未普及,在書店站著看書時,耳邊傳來馬路上清脆的腳踏車鈴聲,喊三輪車的叫喚聲,晚幾年變成霸道的計程車喇叭,夾雜著摩托車排氣聲,與擴音器放出的小販叫賣或候選人政見。
如今我們也無從體會,要到書店街最方便的途徑,是又悶又熱的公車。
比如販售中小學教科書的東方書局斜前方就有一個黃色的巴士站牌,讀者可以先去隔壁萬國圖書公司帶一本考試院秘書王忠雲寫的《人生指南》,再到東方書局買最新一期的《東方少年月刊》,最後帶走幾冊風靡全臺數十年的黃皮《亞森羅蘋》。像東方書局這樣自產自銷的書店,在重慶南路並不少見。幾乎每家有規模的書店都有出版登記證,亦即自有出版社,而書店便是門市部,寒暑假是經營的淡季,學期開學前後是旺季,每月營業額可高達一百五十萬。書店一般兼賣文具、工藝品、運動用品,特別是節慶卡片,最普通的聖誕卡大約兩元一張,外國製的立體聖誕卡最貴要一百五十元,情人節卡片更高達三百元一張,利潤比賣書高多了。
既然文具比較有賺頭,夾縫中的小型書店店面小,不以豐富藏書取勝,而是以老闆獨到的選書眼光培養老主顧之外,以文具為銷售主力也很合理。學生是文具最大的消費族群,進口文具在品質和口碑上都勝過國產品,派克鋼筆、德國進口的柏林牌原子筆都很暢銷,國產品以利百代、雄獅及玉兔牌的原子筆和鉛筆最受歡迎。
儘管書店風景有其迷人處,背後的陰暗面卻一步步蠶食鯨吞整個產業。
不管是書、教材或文具,書店把訂價抬高再折低、消費者討價還價的情況自五○年代起就很嚴重,政府幾番整頓仍效果不彰。直到一九八六年,重慶南路圖書業者聯誼會都還在提倡「不二價運動」,顯然價格的混亂不光是讓店家喪失信用,連業者之間都很難建立共識,乃至互相破壞生意。另一方面,六○年代末開始流行出版業聯合銷售的書城和書展相當討讀者歡心,買書沒有折扣、價格又浮濫的書店相對之下缺乏吸引力。
重慶南路書店店面多半是承租而來,以一九七八年來說,六十坪的月租六萬,押金八十萬,負擔不小。即便是出版、批發、零售三合一的大型書店,自製書出版的利潤有五成以上,但外批書利潤僅一成,再加上滯銷書,利潤平均只有兩成。於此前提下,書籍必須和教科書、小玩意、雜貨與日用品兼賣,使得店面雜亂、毫無裝潢風格可言,多年以來屹立不搖的老牌書店也很難更新經營手法,此外層出不窮的偷書事件亦讓業者苦不堪言。凡此種種,要與新開幕的書店競爭,成了艱困的挑戰。
書香 不會過時的1980-04-12/聯合報/12版/萬象
【林貴真】
讀書是一項最原始、最古者、也最永恒的話題。今天的社會光怪陸離,什麼都可能流行,但也很快會過時,只有讀書不會。所以做學生的時候喜歡逛書店,現在仍然也會想去蹓躂、蹓躂,所不同的,有時,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帶著兒女輩了。
都市人家就有這樣的方便,從中山北路到重慶南路,從南京東路到新生南路,從福州街到寧波西街,雖說不是五步一書店,十步一書坊,但新式的,有風格的,別致的書店已逐漸出籠,展現了他們新的風貌。
新生南路一段遠景出版事業公司的門市部於三月初開幕,米色的天花板,配上淺綠色的書櫃、書架,從書籍的展示到唱片的排列,顯然是經過一番用心的設計和裝潢,和隔壁的聯經出版公司恰成為孿生的一對。輕輕柔柔的音響中,你可以從從容容的瀏覽名畫、好書。如果你願意,還備有小圓椅子供你休憩品書。我看到竟還有人乾脆坐靠牆角閉目聆賞了,不知是陶醉在優美的旋律裏,還是在回味書香的餘甘?
至於台北市城中區的一條「書店街」,遠近聞名,原是大台北的文化走廊,街的兩面書店林立,多年來就是書迷們駐足徜徉的地方,但抵不過時間的腳步,這兒的一切已露出龍鍾老態。這裏的書店,經營方式是老式的、純商業的,裝潢、格調談不上,賣的貨品既多又雜,從幼稚園到大學、社會用書,從小玩意兒到各種學雜日用品,布條、海報也隨處張貼。
(後略)
想了解更多台北的城南舊事?時光商號 X 吉光旅遊,將以講座搭配走讀導覽,帶您一起穿越時空,走進今日台北的巷弄,走進老台北的故事
最新文章
-
補班辛苦了! 快閃3天 報時光產品任2件現折$325
2023-03-24 -
投稿圖輯/ 有你就是幸福時光
2023-03-15 -
用報紙紀錄獨特日子 「你的特別日訂製書」優惠中
2023-03-10 -
那一「年」出生的作家 寫「年記」老照片故事
2023-03-10 -
為什麼會有婦女節? 69年前婦女節這樣過!
2023-03-07 -
【徵稿活動】時光故事徵稿中 月月抽老派商品
2023-03-06 -
特別日訂製書熱銷中 2/25-2/28快閃折價$228!
2023-02-25 -
匯聚臺灣文學時代性刊物,「臺灣文學知識庫應用論壇」開放報名!
2023-02-14 -
【投稿活動】老派情人夢 有你就是幸福時光
2023-02-08 -
【舊地嶼遊‧首獎‧臺南】黃郁文/少女與少婦
2023-02-03 -
【舊地嶼遊‧參獎‧新營】蔡富澧/彷彿塵埃
2023-02-02 -
【舊地嶼遊‧貳獎‧澎湖】洪金鳳/風櫃玄武岩下的歡喜
2023-02-01 -
【舊地嶼遊‧佳作‧高雄】徐尹/遙寄祝福
2023-01-27 -
【舊地嶼遊‧佳作‧非洲】Patty/在街角遇見革命運動
2023-01-26 -
【舊地嶼遊‧佳作‧苗栗】徐正雄/八卦力村的往事
2023-01-25 -
【舊地嶼遊‧佳作‧高雄】董玉琴/半屏傳說
2023-01-23 -
【舊地嶼遊‧佳作‧臺北】天朗/台北植物園裡的「堡壘」
2023-01-12 -
【舊地嶼遊‧佳作‧新北】高琬婷/走過風雨的桶後
2023-01-0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