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百億興建!桃園機場至今已45年、更名過兩次

聯合新聞網 PH90
桃園中正國際機場具有中國建築風格的航站大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9/02/...

隨著交通越來越方便,近年來民眾的旅遊選擇不見得是在台灣國內,而是搭乘飛機前往日本、韓國、中國等國家去遊歷一番。而位於桃園的桃園國際機場,就是相當重要的交通樞紐了。桃園機場是台灣重要的國門,自1979年啟用至今,伴隨了無數台灣人見證重要的時光。

1960、70年代臺灣經濟的急速成長。隨著國際航線的持續開通,臺灣急需一個更具規模的國際機場來因應日益增長的人流。桃園國際機場應運而生,機場選址在臺北近郊的桃園大園,開始於1969年動工,由建築師章翔操刀,由中華工程公司承建。1978年底,總投資達新台幣103億元的桃園國際機場正式完工,標誌著臺灣迎來了東亞最具規模的國際機場之一。

桃園中正國際機場入境旅客證照查驗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9/02/25 本...

 【推薦閱讀】
 回味那些年的機場風景 因設計不良而加裝的閉路電視
 第一本觀光護照的紀錄 開啟台灣人民出國觀光的新時代

1975年5月21日,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首度建議以「介石國際機場」的名稱紀念蔣中正總統,但當時未獲得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核准。1978年3月的行政院會議卻在沒有徵兆的情況下通過將「桃園國際機場」更名為「中正國際機場」的提議。直至2006年9月6日,行政院通過正式將「中正國際機場」改名為「臺灣桃園國際機場」。

中正機場過境室全貌,裡面有商店、餐廳、銀行、郵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9/...

中正機場出境旅客辦理登機手續的服務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9/02/25 ...

在1990年代,兩岸關係緩和及發展觀光業政策的帶動下,機場旅客數及飛機起降數持續攀升,迫使桃園機場展開擴建工程。由建築師團紀彥主持的第一航廈改建工程 2013年竣工,成功提升了機場的服務能力。而第二航廈的擴建工程更在2018年全面完工,使桃園機場的容量大增1,700萬人次,增加了17個可供大型客機使用的停機坪。

為了民眾的方便,臺灣政府推動了桃園機場捷運的建設,並在106年正式通車。桃捷通車後,不僅提供了市區預辦登機的便利服務,更為旅客提供了靈活運用時間的選擇。如今,桃園機場第三航廈也在建設中,相信完工的那一天,能為台灣的國門帶來更多新氣象。

交部考慮接受建議 桃園國際機場 命名中正機場

1978-02-15/經濟日報/02版/

【本報訊】交通部表示:紐約華美日報建議將興建中的桃園國際機場,命名為「中正國際機場」,以紀念總統蔣公,將由民航局研究辦理,命名的可能性很大據交通部說,這項建議極為適切而具意義,該部將先交由民航局作慎重的考慮。

依照世界各國以偉人命名國際機場的先例,將桃園國際機場命名為「中正國際機場」,在原則上沒有問題。

【中央社紐約十三日電】中文華美日報在社論中建議,將桃園國際機場命名為「中正國際機場」,以紀念總統蔣公。

華美日報說,全世界許多國際機場都以偉人命名,例如甘迺迪、戴高樂與杜勒斯。

社論說:「總統蔣公是一位世界偉人。因此將新機場以他為名是非常適合的。」

社論中指出,此外,行經此機場的無數外國旅客,將景念蔣公對中國與對全世界的偉大貢獻。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