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夏天是改變羅慧夫醫生一生的重要關鍵時刻,這年是他擔任醫師實習訓練的最後一年,但此時卻收到一封來自台灣馬偕醫院院長夏禮文徵求宣教士的來信,經過魚雁往返後,他決心到台灣奉獻,沒有想到這個決定不但影響他一生,同時也讓他與台灣這塊土地緊緊牽繫在一起。
一個外國人飄洋過海來台灣宣教,羅慧夫為這塊陌生的土地傾其一生所有,為台灣醫療環境進行改革,陸續引進各種醫療措施包括從成立台灣第一個加護病房、燒燙傷中心、唇顎裂暨顱顏中心、自殺防治、生命線、與小兒麻痺重建中心以及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等機構。
1959年當他以醫療宣教士身分抵台,同年開始擔任馬偕醫院院長至1975年,提倡包括身、心、靈全人治療觀念,並創辦了第一個小兒麻痺重建中心、加護病房、山地巡迴醫療車、自殺防治中心-生命線、燙傷中心。1976年,羅慧夫醫生轉任長庚紀念醫院創院院長,同時也擔任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任至1992年,他創辦第一個唇顎裂暨顱顏中心、第一個顯微中心與第一個美容中心。
羅慧夫在擔任長庚醫院整型外科主治醫師時,就大力推展顎裂醫療體系,唇裂俗稱兔唇或兔瓣嘴,是兒童最常見的先天性顱顏畸形,但卻是最可治療的一種,患者透過良好的整型醫療,唇顎裂患者在手術過後,可以早日康復,成為身心健全的個體。
「只要是別人不願意做的,羅醫師就撿起來做。」這是當時的人對他的評價。羅慧夫曾任馬偕醫院院長、長庚醫院院長等職,並且成為台灣第六屆醫療奉獻獎得主,即使羅慧夫遠離人世,但他所打造的台灣社會支持網仍在台灣繼續運作。
黃大洲接見羅慧夫醫師 肯定推廣顱顏醫學成就【1990-09-13/聯合報/15版/台北市民生活】
(台北訊)台北市代市長黃大洲昨日上午接見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醫師,黃大洲除肯定該基金會推廣顎裂資訊,建立完整顎裂醫療體系的努力外,並指示衛生局配合寬列先天性畸形兒矯治補助預算,增加補助名額,裨使先天缺陷者經由該基金會的協助皆能獲得整型美容。
羅慧夫醫師係來台多年之外籍醫師,現任長庚醫院整型外科主治醫師,他基於熱愛世人之服務熱忱,在長庚醫院內成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大力推展顎裂醫療體系,使受助者皆能恢復良好整型醫療,市政府表示,目前衛生局有先天性畸影兒童補助專款,凡設籍台北市六個月以上、十八歲以下者,可申請該項醫療補助。
長庚顱顏中心今啟用【1988-03-01/民生報/14版/醫藥保健新聞版】
(本報訊)長庚醫院決定今天正式啟用國內第一個顱顏中心,讓顏面畸形病患可以不必在各科間往返奔波,同時能夠獲得較理想的診治。
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任羅慧夫認為,良好的醫療不只要治療病人的生理疤痕,還應治療他們心理的疤痕。惟有整合有關顱顏的各科醫療人員,才能提供顏面畸形病人真正的幫助。
負責顱顏中心業務的長庚醫院牙科醫師黃炯興則指出,該院過去雖設有顱顏治療小組,但在病患需要接受各科治療時,必須前往各科求診,非但飽受奔波之苦,也浪費許多時間。
目前,顱顏中心的門診固定有整形外科、牙齒矯正科、語言治療科、心理治療科及社會服務科,另有配合轉診科別包括小兒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經外科及小兒外科。診療對象則以脣顎裂幼兒的顏面畸形為主,其他如雙眼眼距過大、戽斗、暴牙及車禍引起的顏面畸形病患,也在診療之列。
長庚醫院社會服務室也將配合顱顏中心,在三月十九日成立一個脣顎裂家長聯誼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