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小吃一頁史 建成圓環的興衰

聯合新聞網 陳泰裕

【推薦閱讀】
 都市圓環吃不消! 交通樞紐台北正氣橋難逃被拆的命運
 天上商城!水泄不通的中華路陸橋
 老台北人的味覺地標|建成圓環

從日治到光復後數十年間,建成圓環儼然是臺北小吃的標竿,圓環地理位置貼近大稻埕,附...

日治時代敕使道 臺北的市容象徵

二二八事件起點 離圓環百來公尺

臺北市政府1965年5月初議,要分三年拆除含建成圓環周邊及後車站的違建;1972年12月,市議員林義盛提議在圓環建鐵塔、地下街,催化圓環成為國際觀光區。以上,只是臺北圓環一百一十四年歷史的諸多軼事之一。

建成圓環因1908年的市區重整而生,起始就是一個小又圓的休憩公園。事實上,從日治到光復後數十年間,建成圓環儼然是臺北小吃的標竿,圓環地理位置貼近大稻埕,附近酒家、歌廳、舞廳林立,自有其先天條件,二二八事件起點的菸攤,離圓環不到百來公尺。

兩次遭祝融重創 人氣店另起爐灶

1979、1987年,北門、建成等圓環一再被投訴造成交通瓶頸,應該拆除,市府鑒於建成圓環內的小吃店具有歷史性,總是不敢貿然實施;交通專家指出,昔日北市道路是依馬車、三輪車、自行車的需求而來,是為了便於笨重慢速的車輛迴轉掉頭,才會出現圓環的設計。

建成圓環曾連兩次遭祝融重創,許多知名老店因此另重起爐灶,包括1914年挑著扁擔賣潤餅起家的萬福號,及超過八十年歷史的三元號,再成號也是人氣攤位,專賣包酸菜的肉圓與清湯麵線,這些獨特風味小吃,在老圓環的歷史場景,隨著拆除工程一起消失。

老圓環再生計畫 設計不良皆失敗

舊圓環拆除於2002年,其後2003、2008、2012年,建成圓環歷經幾次改建調整,市府及委外商的臺北圓環再生計畫,皆因設計不良、商模缺失,黯然熄燈收攤;2016年市府接管圓環,二度拆除耗資近兩億元的新圓環,保留1943年建設的防空蓄水池,整建成露天圓環休憩地。

曾經是庶民小吃聖地的臺北建成圓環,徒留在老一輩臺北人的記憶裡。

庶民美食興衰史 徒留老臺北記憶

詩人蘇軾是個大吃貨,在潦倒時題做的《老饕賦》開頭寫道:

東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稱家之有無。水陸之味,貧不能致,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

可見無論貧富,吃,自有一股順天之道,回望建成圓環的庶民美食興衰史,我們僅能苦笑一嘆。

報時光《古月照今城》下回再陸續說給您聽

時光匆匆,你曾經和誰一起走過那段時光?「特別日訂製書」獨家收藏珍貴歷史報紙,根據你所指定的日期,原貌重現當天的《聯合報》報紙版面,為你珍藏這些寶貴的青春回憶。

立即訂做你的報紙書:https://bmai.app/5jqgzd

特別日訂製書,獨家收藏聯合報歷史報紙,可依日期、姓名專屬客製化。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