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鍋貼店始祖!「四海遊龍」1993年從永和發跡

聯合新聞網 陳怡吟
四海遊龍鍋貼專賣店,專賣鍋貼,搭配簡單的酸辣湯、魚丸湯和豆漿,人氣強強滾。圖/聯...

說起台灣人平時愛吃的平價餐點,「鍋貼」或許是不少人的日常選擇之一,不過1993年以前,台灣尚未出現常見的鍋貼連鎖專賣店,多以自營的小吃攤為主,直到「四海遊龍」的出現,不僅徹底改變鍋貼店的經營模式,也間接影響台灣人的飲食習慣。

 【推薦閱讀】
 光是「店名」就價值千萬!90年代懷舊餐飲「真鍋珈琲館」
 11層高「海鮮城」拔地而起 90年代海鮮吃到飽僅199元

1993年,四海遊龍由李幸長與陳武貂二人創辦,然而他們之所以開始這項事業,其實有著不為人知的苦衷。李幸長原是多年前「無殼蝸牛運動」的主要推動者,隨著政治運動的聲名大噪,1992年他決定參選立委以實現理想,而陳武貂則是他的競選總幹事,沒想到最終李幸長並未如願當選,甚至因落選而背負龐大債務,二人因此一同在台北永和區賣起鍋貼,慢慢拓展起如今的「四海遊龍」。

四海遊龍李幸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1/09/08 蔡育豪攝影)

有趣的是,李幸長在回顧這段往事時,卻感謝著無殼蝸牛運動的經歷,他認為這些過往都改變了他的性格,若沒有過去的失敗,他或許永遠都不會來賣鍋貼。深究「四海遊龍」的魅力所在,或許與平價且品質穩定的食物、長時間的營業時間有很大的關聯,鍋貼這類餐食不僅口味大眾,加上經企業標準化後品質趨於穩定,從中午至晚上的長時間營業,讓消費者可以方便又快速的享用熱食,於是立即成為學生族與上班族的外食首選。

現今,除基本的鍋貼餐點外,四海遊龍亦推出各式麵類、湯類及小菜,試圖開發出更多餐點以吸引顧客,然而在物價齊漲的年代,連鎖鍋貼店也不敵物價逐漸抬升價格,如何維持品牌優勢並持續展現自身特色,或許將成為四海遊龍能否繼續屹立不搖的關鍵。

鍋貼連鎖店異軍突起

小本低門檻 四海遊龍八方雲集家數愈開愈多 甚至成為失業者換跑道最佳選擇

2003-02-10/經濟日報/37版/創業加盟

【文╱陳慧敏】景氣不佳,最能夠填飽肚子的平價中式餐飲,因技術與資本門檻較低,成為失業者轉跑道謀生的最佳選擇,餐飲市場競爭也更形激烈。其中,鍋貼專賣店以便利、簡單但是好吃的單項鍋貼產品,異軍突起,店數規模持續成長,在激烈的餐飲市場佔下一席之地。

鍋貼專賣店像是中式的麥當勞,以鍋貼這項點心類餐點,搭配冰豆漿、酸辣湯、魚丸湯,以簡單、便利,口味大眾化,成為不少上班族和學生等外食人口的好選擇。不少鍋貼店也加賣性質與鍋貼相似的水餃,增加消費者選擇。

鍋貼專賣店除了個別店外,四海遊龍和八方雲集兩個品牌是近年知名度最高,同時,也是經營企業化、製作流程標準化等較為成功的連鎖店。

四海遊龍從民國72年發展迄今,已拓展出71個據點,多集中在大台北地區,近年來逐漸往中部拓展據點,目前在台中有11家店,今年將陸續往彰化地區等發展。

八方雲集則是後起之秀。八方雲集從民國87年起開店,半年後開放加盟。目前店數已達100家,去年店數大規模成長了40家店。不過,八方雲集業務經理黃敏彰表示,今年希望放緩開放加盟的腳步,以確保品牌的經營與服務品質。

雖然這些連鎖品牌仍不斷積極尋找新店點,開發客源,不過,業者都坦承,景氣寒流都波及單店營收,營收比過去縮水兩成,甚至兩成以上。

一般而言,開一家鍋貼專賣店,投資額約在50萬元,包括房租和押金、廚具設備、冷氣、招牌和裝潢等。和餐飲業平均毛利相同,鍋貼店的毛利是五成,但是扣除人力、食材等成本,淨利僅有一成。

鍋貼店是小本生意,往往要夫妻兩人投入,才能達到一定的收入水準。平均來說,一家店平均營收是1.5到2萬元,要四到五個人手才應付地過來,每個月總營收45到60萬元,淨利4.5到6萬元,加盟主夫妻兩人自己投入可以省下兩個人共5萬元的薪資,加起來才有月入10萬元的水準。

目前,四海遊龍並不對外開放加盟。四海遊龍經營者陳武貂說,該品牌的加盟只開放給任職一年以上的店長幹部,且經過總部的評估和考核後,才准開設加盟店。(下略)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