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檔的音樂追星族 陶曉清和馬世芳
伴隨許多青年朋友長大的《中廣熱門音樂》,是四、五、六年級生的共同記憶。當時接觸西洋流行音樂的管道途徑有限,廣播主持人陶曉清,引進新穎的西方流行歌曲受到廣泛青睞。70年代中期,在淡江大學的李雙澤於校內活動中高呼「唱自己的歌」,掀起民歌運動的序幕,自此創作歌謠一時蔚為風潮。
陶曉清19歲踏入廣播界至今,一路從西洋流行音樂介紹到校園民歌,推廣音樂不遺餘力。她策劃「第一屆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與《我們的歌》專輯出版,那時民歌運動健將的胡德夫、楊弦、楊祖珺、吳楚楚等,帶動校園歌曲運動風潮,也為日後的金韻獎、民謠風創作比賽奠定基礎。
而她的兒子馬世芳繼承其志不遑多讓,1993年仍是台大學生的他,發起「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評選活動。敦請母親協助邀請眾多音樂人、歌手與專業人士參與,與同學們一起編輯、製作,而後由時報出版印刷的《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這份名單成為當代聆聽音樂的重要參考指引,這份名單還流傳至中國大陸,可見其影響深遠。
陶曉清和馬世芳這對母子,在不同世代耕耘華語流行音樂的夢土。這一場母子對談的講座上,由先天基因聊到後天環境,從音樂啟蒙談及信任尊重,在開通的父母教育下,抵押房產支付費用供全家一起出國看博覽會的旅程。從黑膠到CD,他們對音樂的喜好甚至還會一同看演唱會,真是一見的母子追星族。
老媽陶曉清 音樂百寶箱 兒子馬世芳 搞出五四三
2004-11-30/聯合報/A10版/相對論
一個是民歌時代的音樂教母,一個是e世代的音樂網站主;母子攜手去聽鮑伯狄倫、保羅麥卡尼演唱會,代溝在他們身上,不存在。
喜歡當年民歌清新的青壯世代,大概都是聽陶曉清的中廣「熱門音樂」節目長大的;迷戀獨立樂團自由氛圍的樂迷,很少人不知「五四三音樂網站」站長馬世芳。
陶曉清和馬世芳這對母子,巧合也必然地接續耕耘了華語流行音樂的夢土。從小在母親陶曉清數以千計的黑膠唱片、卡帶蒐藏及作家父親亮軒(馬國光)的書堆裡長大,馬世芳自然而然成為音樂與文字工作者,以網站為這個世代的音樂理念發聲,並以滿足非主流樂迷需求為己任。
引領音樂風潮的廣播界前輩陶曉清,從未停止學習,也攜家帶眷追尋新知。當年和亮軒決定抵押房子也要全家出國看博覽會的壯舉,至今聽來仍不可思議;和兒子攜手去聽鮑伯狄倫、尼爾楊、保羅麥卡尼、U2、史密斯飛船等演唱會,共同陶醉,多麼幸福的風景。代溝在這對母子身上是不存在的。
以下是陶曉清和馬世芳母子的相對論。
音樂啟蒙
High Noon 陶的第一首英文歌
記者問:一般人會猜,馬世芳會搞五四三音樂網站,是受媽媽的影響。真是這樣嗎?
馬世芳(以下簡稱馬):我現在三十歲,從小到大聽我媽廣播次數,應該不到十次。我爸教廣播電視,但我們家很少開收音機,除非颱風!父母從不會跟我說你長大要怎樣怎樣,但家裡就是有這麼多書、唱片,自然會往裡面鑽。
陶曉清(以下簡稱陶):我的唱片、CD大概有幾面牆那麼多吧,少說五、六千張,有些出了CD後,唱片就丟了,一定要捨得,不然不得了。(馬:我小時候不懂事,不然就勸她不要丟。)好東西都被他A走了,我找不到的,八成在他那裡。現在流行復刻版,才知黑膠唱片是拍賣網站搶手貨!
馬:跟我媽借的大部分是華語絕版的,像劉錚「南下列車」,黃耀明、葉樹茵的作品。最近整理台灣流行音樂資料,這些常用到。
問:現在音樂管道發達;在陶曉清的年代,妳的音樂啟蒙又是怎麼開始的?
陶:我父母什麼都聽,傳統戲劇聽很多,平劇、崑曲、周璇老歌都有。我媽媽為了讓我英文好,還教我唱英文歌。(馬:外婆教妳唱什麼啊?)High Noon,電影「日正當中」主題曲。
馬:喔,五零年代的歌。
陶:我們那時都是黑膠唱片,七十八轉,一張唱片只有兩面兩首歌。
馬:一摔會碎的那種。外公外婆是開通的人,我媽年輕時非常漂亮,很多男生追她。外婆跟我媽說,男生要約你,一定要他來家裡接妳;如果他不敢來,表示心裡有鬼,就不要跟他交往。我媽要去約會,外婆還幫她化妝。
陶:所以同學都很羨慕我,舞會前,她們會來我家化妝、換衣服。我後來去念五專廣播電視科,父母也同意我這方面的才華,所以我算立志頗早。
問:據說你們家教養小孩是放牛吃草?孩子曾經叛逆過嗎?
馬:放牛也要看著牛別跌到河裡去!我沒怎麼叛逆過,國中時恨不得生病不去上學,爸爸卻告訴我要接受社會的遊戲規則。高中編校刊宣洩所有不滿的能量。後來進台大中文系留了長髮,到腰際,我媽還問我:「要不要燙起來,比較好看?」(陶:我不是開玩笑,是認真的建議。)
我媽的偶像「The Who」主唱Roger Daltrey,有頭漂亮的金黃色捲髮,齊柏林飛船的主唱Robert Plant也是。我媽應該是叫我燙成那樣。她的朋友王家棟、薛岳都留長髮。大四我把頭髮剪成香菇頭,我爸還說:「啊!好可惜!」
陶:我對自己的小孩有足夠的信心。有事,全家一起面對。他高二編校刊請公假八百節,幾乎只有期中考前上課,其他時間都不在教室裡。(馬:我原本不敢講,我媽去開家長會,老師覺得我會留級,才告訴她。)
他跟我說,他們自詡為「新一代的知識分子」,他們一票人約好高三好好念書,一起考上台大。我安心了,他不是瞎混,是有理想的,一群小朋友志同道合,那種感覺我很能夠體會。
雖然沒有上課,但他們學到的,也可以終身受用。我跟老師說了,公假太多、可能留級的問題,他必須自己面對。後來爸爸(亮軒)聽我一說,也覺得有道理。
老爸亮軒
抵押房子 全家去日本博覽會
馬:感謝我父母的開通———這不是我媽在,我才這樣說。父親是興趣博雜的人,對天文、地理都有興趣。(陶:記得哈雷彗星來的時候,他爸爸買了一支望遠鏡,全家到處追哈雷……)結果什麼都沒看到,笑死人了!
有一次壯舉是一九八五年,我十四歲,弟弟十一歲,爸媽帶我們去日本看科學博覽會,整整兩星期。
那時外幣匯率還很高,出國旅行也不像現在方便;隔年還到加拿大去看世界博覽會!
陶:一家人去日本那麼多天,門票、住宿很花錢,我們沒有太多存款,決定把房屋抵押貸款出國去。但我們覺得值得。
筑波博覽會我們去了很多天,但沒看完,先去了京都看古蹟。最後一天,本來要去迪士尼樂園,但我希望能再回筑波看展。我讓孩子自己決定。兄弟倆商量後跟我說:去筑波。我真安慰!
馬:我們是覺得,那時不回去看展,以後就沒有了。
陶:那次我們還去看了歌舞伎,那表演是很長的,兩個小孩也不吵,很乖,帶了漫畫書去,還帶便當。
馬:我們看到睡著,劇情是武士要切腹,我們睡了又醒、醒了又睡,睜眼再看:啊,那個武士怎麼還沒死,還在切?
在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不會用逗娃娃的口吻跟我們講話,把我們當大人。小學時我爸就會平起平坐跟我聊藝術、文學。(後略)
【聯合報 相對論】專題介紹
相對論.發刊辭
聽別人 發現自己
2004-01-06/聯合報/A6版/相對論
【台北訊】天下許多事都不是絕對的。同一件事,在不同背景、不同世代或不同職業的人看來,會有不同的價值判斷。換一個角度,換一種身分,換一個時空,許多事會出現不同的衡量。
看看別人,有時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自己。傾聽不同的意見,更可以增加我們的深度與容量。多年來台灣一直在強調塑造共識,結果社會的裂痕卻愈形擴大;因為許多人只要求別人同意自己,自己卻忘了要欣賞對方,忘了尊重相對價值。
本報即日起每周二推出「相對論」專題,每次將邀請不同領域、不同舞台的兩個相關人物對談。他們或許是父子,或許是兄弟,也許是師生,也許是同行或不同行。藉由這些跨界、跨世代、或跨性別的對談,希望提供讀者透視人與人互動的奧妙,也提供讀者多一雙自我觀照的眼睛。
最新文章
-
日劇迷心中的魅力大叔!田村正和 永遠的「古畑任三郎」
2024-11-23 -
《型男大主廚》甜美主持人夏于喬 轉型演員角逐金馬影后
2024-11-23 -
《影后》她曾入圍10次僅1次得獎 「謝瓊煖」槓龜金鐘比楊謹華還多
2024-11-22 -
阿姑「周遊」縱橫演藝圈一甲子 製作《懷玉公主》、《飛龍在天》的傳奇製作人
2024-11-22 -
90年代熱門職業「音樂台VJ」吳大維、徐曉晰、李蒨蓉、張兆志都當過
2024-11-21 -
8、90年代動作片女星「大島由加里」 赴香港發展「打」出一片天
2024-11-21 -
吳君如憑《金雞》展現實力 成功挑戰黑色幽默獲金馬影后
2024-11-20 -
90年代風靡全球的女團!「辣妹合唱團」一曲成名曾來辦歌迷會
2024-11-19 -
「幕府將軍」作者另一史詩小說拍成電影 胡因夢、葉蒨文不敢演 陳冲接了卻挨罵!
2024-11-19 -
一部與片名相反的詐騙電影 網評「愛的世界」根本童年陰影片
2024-11-18 -
「射鵰」上映命運多舛 金庸經典名著還被改叫「大地群英」為此原因!
2024-11-18 -
經典清宮劇電視台重播數十次!1999年「雍正王朝」轟動兩岸
2024-11-17 -
中視氣質花旦沈時華戲如人生 23歲拿金馬 當年未婚生子成新聞焦點
2024-11-15 -
楊培安因偶像張雨生35歲出道!爆發力十足的歌聲震撼樂壇
2024-11-14 -
台版《神鵰》潘迎紫竟非小龍女第一人選!周遊原先看上的是她
2024-11-14 -
1980年代這些歐美影壇小帥哥最受歡迎!濃眉電眼迷倒無數少女
2024-11-13 -
TVB穿越劇始祖《尋秦記》 當年不愛古裝劇的古天樂因它開創代表作
2024-11-13 -
《超級模王大道》2012年掀收視熱潮 Lulu、黃豪平、張立東皆是選手!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