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到處奔走接生 如今幾乎消失在台灣社會的職業|產婆
俗稱「產婆」的助產士,從日據時代開始就是需要考試或特殊教育管道才能擔任的專業,產婆在受完專業訓練後,再加上豐富的接生經驗,許多台灣老一輩和中生代的人口,是在產婆巧手和經驗下出生的;早期農村社會,生育子女多,交通不方便、醫療設備不足,也沒有產院,婦女臨分娩時,才派人請產婆到家裡來接生。
從前女人生小孩,被視作生命中的一大「關」,因為生小孩若遇到難產,動輒有喪命之虞,產婆們幫助許多產婦逃過鬼門關,是鄉村接生的主力。傳統觀念還認為產婦不潔,男人看到或碰到婦女生產時所流的血會倒楣,所以沒有男人替婦女接生,全由產婆一手包辦。產婆在接生時,產婦坐椅上(子孫桶),地面鋪紙板,椅子一定要矮,才不會讓把生下落地的小孩摔傷。
產婦生產時,兩旁有人抱腰,好讓產婦借力,所以收生也叫「抱腰」。生產前要準備草紙,以擦拭汙血;要準備木盆,內裝熱水,以洗淨胎兒身上的油脂汙垢;要準備剪刀,剪斷胎兒的臍帶;要準備襁褓,給初生的嬰兒裹上。而這一行沒有公定價錢,只收接生紅包,有些人家窮苦,產婆接生時還帶麻油及雞蛋,幫產婦補身體。
1943年政府頒布助產士法,明文規定助產士資格,早期若由產婆接生,常常沒有出生證明,身分證上的日期,也並非真正的出生日;助產士則會開立孩子的出生證明,助產箱也必備各種接生醫藥器材、嬰兒秤及量尺。隨著國內停辦助產教育,醫院也未編制助產人員,婦產科醫療院所日漸普遍,台灣社會也漸漸不見產婆的身影。
老祖母的產椅進入中部
1984-03-03/民生報/07版/衛生保健新聞版
【台中訊】老祖母時代使用的生孩子工具,又開始被醫學界重用。台中市澄清醫院最近開風氣之先,在中部首先設置坐姿分娩椅,讓產婦可以自行選擇生產方式。
澄清醫院院長林敬義指出,坐姿生產其實是一種流行復古的方法。他指出,在他祖母結婚時,嫁妝裡就有這種工具了。
林敬義說,從前,婦女生產多是靠自己或請產婆,因此在陣痛時,必須借助一種可以馬蹲的木椅,以加大腹壓,讓孩子早點生出來。
這種木椅過去都是嘗做嫁妝,隨著新娘子一起過門。在古羅馬時代,婦女也都是以坐姿生產。醫學界最近發現這種方法生孩子比較合理,因此開始大力推廣。
林敬義指出,坐姿分娩有許多好處,包括:
──子宮收縮比較有力而有效。
──產婦採用坐姿感覺較舒適輕鬆。
──腹壓加大,可縮短分娩時間。
──不致因下肢靜脈受壓而阻礙血液循環。
──腳部及腿部有充分支持,產婦下肢血液循環不會受阻。注射;已完成初種者,依規定在滿十五個月時,再追加接種。幼兒出生滿一歲以上初種者,不必再實施追加接種。該處表示,各衛生機構所需的麻疹疫苗,將在近日送達各縣市衛生局,分發給各衛生所使用。
接生的手不再忙碌產婆這一行 步入黃昏
1985-12-13/民生報/07版/醫藥保健.兒童親子版
【本報記者 熊民豪】昨天是助產士節,來自全省各地近五百名助產士齊聚高市國軍英雄館,歡度屬於他們的節日。
助產士這個堪稱為古老的行業,引起了數百名助產士的感慨。他們認為,「產婆」這一行巳經走入「黃昏」了。一些已退休的資深業者,深自慶幸脫身得早;而仍在執業中的,則慨嘆收入大不如前,已無法維持生活。
過去大部分的生產,除非由家族中長輩協助,嬰兒落地大多經過產婆的手。但是,也由於當時醫藥常識普遍缺乏,經產婆接生的產婦胎兒死亡率都偏高。
民國卅二年,政府頒布助產士法,明文規定助產士資格。從此,傳統的產婆接生任務,才正式交給了具有醫療及衛生知識的專業人員。
根據調查,三十四年前,嬰兒由醫師接生的只占百分之三,衛生所助產士接生則占百分之十八,百分之四十六是由不合格人員接生,其中由開業助產士接生的比率占百分之卅三。
這種盛況一直持續到民國六十一年才走下坡。三年前,由開業助產士接生的比率下降到百分之十七,大多數的嬰兒都以醫院為出生地。
高雄市助產士公會理事長劉張雪霞回憶,約廿年前,她每月接生的人數可達一百名,而現在,平均每名開業助產士只能接生三到四人。
她說,她一察覺開業助產士走下坡時,即當機立斷投資興建醫院,放棄助產士生涯。現在她很慶幸自己當時的決定。
前任高市助產士公會理事長蔡秀英認為,過去助產士接生率高,與民風保守,婦女視生產為「私事」有關。她們不願透過大多為男性的醫師接生,只有仰賴產婆。另一方面,助產士提供廿四小時服務,照顧無微不至,也贏得了民眾的信任。
造成助產士日趨沒落,也與社會因素有關。政府一直致力推行家庭計畫,導致出生人數減少,家庭更重視生產,因此多半願意選擇較有保。
另一方面,公、勞保相繼開辦,在醫院生產可以免費,也是助產士業蕭條的重要原因。目前接生費用行情在醫院頭胎接生收費約五千元,第二胎起三千餘元。開業助產士則一律收費二千餘元,雖然價格較低,卻無法與醫院競爭。
在不受歡迎、收入不佳下,國內助產士這一行已面臨缺乏新血的困境。
歐美先進國家的情況正好相反。由於醫療費用日昂,加上先生參與生產過程的風氣盛行,反而使得助產士行業復甦。
助產士的沒落,是否意味這一行將面臨淘汰呢?多數業者認為,助產士仍有存在的必要。尤其對偏遠地區來說,助產士正好彌補醫療資源的不足。但是,如何振衰,恐怕仍有待社會及政府給予更多的輔導與支持了。
最新文章
-
中秋節烤肉竟不是來自這廣告! 一家烤肉「萬家香」之前還有個「三家香」
2024-09-15 -
詐騙案背後竟藏另一起命案! 「八卦相士」惡行終究曝光
2024-09-13 -
呂明賜三轟封神!1985年邀請賽14局下再見全壘打 中華隊逆轉日本
2024-09-13 -
統聯崛起於「野雞車」亂象!1989年成為台灣首家合法民營國道客運
2024-09-12 -
「台灣巨砲」陳金鋒! 首位打進美國大聯盟選手 開啟台灣棒球旅美風潮
2024-09-11 -
30年前竟還有這種補習班! 婆婆媽媽瘋學習為丈夫做外交
2024-09-11 -
西門町六福大樓一年燒3次 三名消防隊員不幸罹難
2024-09-11 -
高額欠債壓垮「必成補習班」 昔日補教龍頭竟惡性倒閉
2024-09-10 -
情色雜誌「花花公子」風靡全球,在台卻不受歡迎?1990年首度發行後兩度停刊
2024-09-10 -
「Mr. LU」呂良煥發光高爾夫球 寫下臺灣體壇傳奇
2024-09-08 -
從「台澎輪」到「台華輪」回顧澎湖與台灣本島交通輪船史
2024-09-07 -
兄弟象創立的關鍵人物洪騰勝 被譽為「職棒之父」推動棒球職業化
2024-09-06 -
九彎十八拐飄茶葉蛋香!「北宜公路」從古道轉為兜風勝地
2024-09-05 -
場面紊亂卻溫馨! 1986年首屆中正百年紀念杯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
2024-09-04 -
芒果園雙屍驚魂!失蹤老農婦遺體現身池塘 身旁竟還有神秘男屍
2024-09-04 -
曾是最艱鉅的工程之一「圓山大橋」凌空建橋橫跨基隆河1977年通車
2024-09-04 -
國道景點「清水服務站」成立逾20年 看夜景、鯊魚成旅客回憶
2024-09-03 -
【報時光經典照片】郭泰源代言「 豪邁125」賺外快!百萬銷量賣到缺貨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