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對調當!母親不動手只負責品嚐|1978年「我愛媽媽百人烹飪大賽」
1978年,《家庭月刊》籌劃一項別開生面的母親節特別活動:「我愛媽媽百人烹飪大賽」,參加者將在活動中表演「廚房特技」,突破過去都是以歌唱為主的活動做主題,是當時難得一見的新穎活動,除了有興趣與他人一較高下的民眾,都可以報名參加以外,現場也穿插電視演藝人員的烹飪表演和唱歌。
比賽的評審由傅培梅等多位名家擔任,比賽之後還有盛大的品嚐會和頒獎典禮。參加百人烹飪大賽的「主廚」,來自台灣地區各地,他們自己帶材料、廚具,並且請來他們的母親,在比賽時品嚐他們燒的菜。烹飪大賽中最小的主廚是鍾詠祥,只有10歲,他的弟弟才8歲,是他的助手,他們燒了一道「脆瓜排骨」來孝敬他們的母親。
由於媽媽是客人,只准嚐菜,不准動手幫忙,主辦單位也規定一切烹調的材料,不得先行烹煮切割,從切洗到上桌都必須在現場執行,主廚們難免手忙腳亂,畫面充滿樂趣。
主廚們不但要在拿手好菜的色、香、味上下功夫,而且動腦筋還要為拿手菜取別緻的名字。當一百多道菜做好後,先由主廚們獻給他們的母親,母親們品嚐認為滿意後,再端上長桌,由所有的母親們分享。母親們吃吃嚐嚐,談談笑笑,有好多位嚷著吃得比平日多,胃口也比平日大。
媽媽在你的記憶中是甚麼模樣呢?挑選一個對媽媽來說意義深遠的日子,「特別日訂製書」將原貌重現這天的歷史報紙版面,回顧媽媽走過的人生歲月,母親節限定版還可以客製50字想說的話,寫上對媽媽無限的祝福,立即訂製→ https://bmai.app/5p6pef
美的人生百家兒女比賽烹飪 媽媽佳節恭請品嚐
百道菜名,各不相同,寓孝思於慶賀之中
評分要件,色香味與營養衛生,面面俱到
1978-05-14/經濟日報/11版/第十一版
【王莉莉】每年一度的母親節,頗受各界的重視。各界都在設計新穎的方式,以表達對母親的孝思。今年,「家庭月刊」舉辦了一項別出心裁的慶祝方式-「我愛媽媽百人烹飪大賽」。
這項烹飪大賽,是由家庭中「媽媽」以外的人擔任主廚,另有一位助手,來表演各人的拿手菜,而由「媽媽」擔任品嚐,選出最優良的菜,頒發獎品,以求全家同樂。
參加今天烹飪大賽的人,來自全省各地,共有一百個家庭。其中年齡最大的母親,是八十八歲的周孫菊妹,由她的兒子和媳婦共同表演一道「金玉滿堂」來獻給這位高齡母親。
最小的主廚是十歲的鍾詠祥,他和年僅八歲的小弟鍾詠哲,共同燒一道「脆瓜排骨」來孝敬他們的母親。
這項比賽是在台北市南京東路四段羽毛球館餐廳花園內舉辦。現場有將近六百人,使整個場地顯得熱鬧有趣。現場的調理台、煤氣及火爐,是由主辦單位準備。但是材料則由參加者準備。每個人準備的材料均為原料,不得先做烹煮、切割處理。這一百位參加者所表演的菜名皆不相同,而且有些名稱頗能配合此一節慶,例如「母親」、「春暉」、「媽媽的笑臉」、「愛心」、「小不點的禮物」等,十分親切俏皮。
百人烹飪比賽中,同時穿插著台視公司的一部份演藝人員表演烹調手藝,包括有韓江、韓林君父女的「蔥爆牛肉」。苗天、苗永芳父女的「媽媽樂排骨」。秦風的「豆瓣魚」、張憶蘭的「青椒炒牛肉絲」、秦蜜的「金銀如意」、周雅芳的「和菜戴帽」、黃屏的「釀豆腐」、楊欣的「白雲秋月」、丁曉慧的「雜菜」、李芳雪的「糖醋花枝」、鈕方雨武家麒及武承泰的「魚香魷魚」、尹小曼的「牛肉炒豆腐」。
擔任這次大賽的評審委員有烹飪名家傅培梅、作家郭良蕙、社交聞人司徒馮美玉、彰銀董事長、中國菜改良協會理事長林永樑、實踐家專校長謝孟雄、名畫家陳子和、作家張佛千等。
大賽評分的標準是色、香、味、營養衛生各佔百分之二十五,以總分最高的為第一名。評審後選出一至六名。第一名得大同電冰箱,第二名得日日新不鏽鋼廚具乙套,第三名得婦貴牌烤箱瓦斯爐乙台,第四名得大同洗衣機一台,第五名得和成牌熱水器,第六名得華玉牌愛可樂旅行箱。
此外還有特別獎十位,有最快速度獎、最經濟實惠獎、最佳外形獎、最佳配色獎、最佳刀法獎、最佳香味獎、最具創意獎、最佳合作獎、最富地方色彩獎、最佳精神獎。
相信此次百人烹飪賽,將是最具意義、最令人難忘的慶祝母親節活動。
最新文章
-
教壞囝仔!90年代樂透餅風波 餅乾藏明牌、色情刮刮卡
2025-01-25 -
嘉義大埔地震重現61年前白河大震巧合 震央位置與日期「驚人相似」
2025-01-22 -
除舊布新找高手代勞 八零年代掃除服務業興起
2025-01-22 -
曾是當家主播因「削凱子事件」黯然離開 薛楷莉轉行護理師
2025-01-22 -
演戲未成名因緋聞纏身轟動一時! 「王筱嬋」感情生活宛如一齣八點檔
2025-01-21 -
2005年高雄捷運剝削移工引暴動 人權汙點陳菊陳其邁雙雙請辭
2025-01-21 -
曾是一段佳話!2003年雷家佳禮讓軍校入學機會 獲國防部長接見
2025-01-18 -
化學反應失控爆炸!福國化工廠20年心血瞬間灰飛煙滅
2025-01-17 -
90年代教改先鋒「國中生自願就學方案」免除高中聯考引發低分高就爭議
2025-01-16 -
舊鈔換新鈔!細數歷年紙鈔「印一字」最稀有 一套高達150萬
2025-01-15 -
學術爭議牽出婚外情風波 1995年轟動社會的呂安妮事件
2025-01-14 -
台灣食安悲劇!1979年米糠油中毒事件禍延二代 間接促成消基會誕生
2025-01-14 -
立委婚外情高調認愛!鄭余鎮與王筱嬋不倫戀回顧 像極了肥皂劇
2025-01-14 -
春節前夕換新鈔 1988年討喜氣發行首批紅色百鈔
2025-01-13 -
慈濟「一灘血」創辦故事與醫生對簿公堂 情節失真原告獲判賠百萬
2025-01-13 -
【台灣犯罪事件簿】抽絲剝繭仍難見曙光! 建築商夫妻離奇失蹤 殺妻滅屍案疑雲重重
2025-01-12 -
歷經10年終於完成!高雄輕軌排除萬難2024年元旦通車
2025-01-10 -
487位佳麗同場競豔 1986年首屆「港都小姐」誕生!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