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漢67歲癌逝 戰後出生的政治學者裡首位中研院士
任職台大政治學系教授、中研院院士的朱雲漢,在2023年元宵節傳出直腸癌離世,消息一出引起政壇各界關注,現任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蔡詩萍也臉書感慨,一顆學術研究的耀眼星星殞落。
朱雲漢於1977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1979年獲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87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他的專長在研究東亞政治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兩岸關係、民主化等議題,任職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在校開設「中國大陸政經社變遷」、「國際政治經濟學」、「東亞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科學方法論」、「比較政府與政治」等課程,不只是培育政治學術人才的導師,在2012年7月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戰後台灣出生的政治學者當中首位中央研究院院士,是1949年以來政治學門的第二位院士。
過去,朱雲漢參與各大講座、接受報導訪談,對台灣民主與社會化、甚至兩岸關係提出專業的論述,是政治學術界不可多得的重要學者。
從數字看選舉只關心日常生活?
1989-11-27/聯合晚報/05版/選舉話題
【朱雲漢/台大政治系教授】
根據最近、過去,各替學術團體、傳播媒體或民意調查機構所作的調查,都不難發現,多數(60%~70%)的選民日常生活中最關心,還是切身的問題。相對地,選民對高層次的政治社群改革、兩黨抗爭,甚至選舉話題,其關切程度則遠遠低於切身問題。
選民真正關心的日常議題包括了治安,交通事業,家庭、個人所得、個人健康或住家環境的問題。至於政治結構層面的問題,諸如:國會改革、統獨議題、兩岸關係或國防外交、選民不易瞭解,也無暇關心,除非國家社會遭到重大事件的衝擊。說起來,大部份人都是只關心周遭瑣碎事務的選民。
選民關切日常生活,是相當自然的結果。因為,如果我們將社會日常生活與抽象政治層次嚴格區分時,日常生活對選民的影響,一定大於政治層面問題的影響。畢竟,與個人心緒息息相關的,總是柴米油鹽的瑣事。但是,若從社會系統的內外環境來評估,內外環境衝擊對社會人的影響是可以等量齊觀的。更具體說,政治機器,就像操縱民眾日常生活背後的雙手,其對選民生活的影響是間接地,漸進地。
也因此,政治結構層面的問題,當然是現代公民必須關注的重要議題。因為,這些議題具備了「牽一髮動全身」的份量。例如:台獨問題與中共犯台意圖;理論上來看,此一潛在危機可以透過辯論來澄清觀點。而就現實層面來看,此一議題是否能夠被驗證呢?驗證的結果是不又將回應到大眾的生活中呢?
此外,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國內股市連續重挫,也是相當明顯的例證。股價漲跌是股友日常生活相當關心的結果,但漲跌現象僅僅是果而非因。因為,股價正是某些特定議題或政策影響的結果。
儘管民眾很難感受到政治變化對日常生活具有的侵蝕性。但是,排除了此一前提條件或參考架構,則民眾關切的自身問題,也將不復存在了。
最新文章
-
曾是台北最難施工工程!耗費十年46億成全球首座穿越機場地下道
2025-05-19 -
運動會吉祥物也要選舉?1989年30萬小學生投票「牠」勝出!
2025-05-17 -
30年前便當一個500元合理嗎? 昔日連戰吃500元便當惹爭議
2025-05-16 -
《獨家報導》因「璩美鳳光碟案」吃上官司! 女兒代父蹲牢 出獄竟是當事人迎接
2025-05-15 -
滿場球迷、淋雨也要看完的經典戰!職棒二年統一獅奪隊史首冠
2025-05-15 -
火舌吞噬遊覽車 幼稚園老師捨身救命|1992年健康幼稚園事件
2025-05-15 -
阿帕契打卡案十年了!當年引發社會譁然 5將校遭重懲、帶頭軍官記大過還離婚
2025-05-13 -
九命百案 破不了都是他的! 人稱的「殺人魔王」只是警方借提的破案工具人?
2025-05-13 -
早期少棒魅力有多強?1971年台南球場擠進4萬人 警察揮球棒控場
2025-05-13 -
「冰桶挑戰」11年了!當年全球瘋傳 台灣政藝圈接力上演濕背秀
2025-05-13 -
曾代理「彈水阿給」數碼戲胞無預警倒閉!董事長林煜晉掏空5億潛逃
2025-05-12 -
90年代英文補習班第一品牌「殷非凡」曾掏百萬請75分以上考生吃慶功
2025-05-12 -
「台灣史懷哲」陳五福 眼科醫師一生為視障者奉獻
2025-05-12 -
台灣棒球風雲! 第一支民營機構組成的棒球隊|可口奶滋棒球隊
2025-05-11 -
【台灣犯罪事件簿】百萬部落客「貴婦奈奈」吸金捲款潛逃加國 逃亡7年返台歸案
2025-05-10 -
曾是空軍人才搖籃!「空軍幼校」專收國中畢業生 民國67年走入歷史
2025-05-09 -
1991年調查局闖入清大指控叛亂 「獨台會案」促使法律變革
2025-05-09 -
14A央行總裁「彭神」彭淮南 史上任期最長連立委質詢都禮讓三分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