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事件:1979年高雄的警民衝突
位於高雄市中正路與中山路的交叉口,在地人俗稱大港埔圓環,現在是有「捷運之心」美名的高雄捷運美麗島站。民國六十八年,這裡發生了舉國矚目的「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運動人士多人被捕,為台灣自二二八事件後規模最大的一場警民衝突事件。
臺灣民主運動的發展因為「美麗島事件」而成為一個重要歷史轉折點,對後代的影響甚為重要。不僅臺灣人民的反抗意識受到這一次歷史事件而啟蒙,政府長期以來的威權體制開始受到挑戰,台灣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更使得台灣社會在政治、文化上都產生劇烈影響。
美麗島事件大審判的八位受刑人中,有七個人出獄後都曾任民進黨主席或者代理主席。其中,施明德、黃信介、張俊宏曾經擔任立法委員,呂秀蓮曾經擔任副總統,姚嘉文曾經擔任考試院長,陳菊現任監察院長,目前只有陳菊還在政壇上活躍。然而當年的辯護律群陳水扁於2000年當選總統,謝長廷、蘇貞昌和張俊雄都在陳水扁總統任內出任行政院長。
事件發生至今超過四十多年,陸續有許多部台灣的電影場景設定白色恐怖時期,而2009年出品的電影《被出賣的臺灣》,改編自江南案、陳文成命案、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也是好萊塢首部描述白色恐怖相關劇情作為題材拍攝而成。
目擊高雄事件‧騷亂八個小時激烈分子逞兇‧一八三人受傷
1979-12-12/聯合報/03版/
【本報綜合報導】本月十日晚間,高雄市發生了一次一百八十三人受傷的騷亂事件。在這次事件中,美麗島雜誌社從頭到尾,一直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
本報記者當晚曾到現場採訪,目擊騷亂的情況,看到維持秩序的憲警盡了最大的忍耐力處理這次事件,昨日又訪問了若干治安人員及群眾中看熱鬧的市民,了解其中許多細節。綜合全部過程,大體是這樣的:
美麗島雜誌社的工作人員黃信介、姚嘉文、施明德、周平德、呂秀蓮、陳菊、張春男等人,早在一個月前,即以舉辦人權大會為名,向高雄市政府有關單位申請於十二月十日在高雄市扶輪公園集會,有關單位鑑於美麗島雜誌社宣稱將有三萬人與會,會後還要遊行市區,規模太大,秩序不易控制,且雜誌社舉辦是項集會,理由欠充分,即未予核准。
但美麗島雜誌社仍然進行人權大會的籌備工作,治安單位經商討對策,決定派大批憲警維持秩序,防止混亂造成地方的不安。
十日下午五時,扶輪公園四週的民生二路、中山一路、五福三路、中華三路及小巷,已有憲警實施交通管制,禁止車輛進入,但並未限制徒步民眾進入扶輪公園。扶輪公園旁邊的體育館及高雄市警局,則有憲警集中待命。
至六時許,中山一路美麗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前有五、六百人聚集,雜誌社的工作人員在宣傳車上高聲攻擊治安單位,並聲稱兩名美麗島工作人員九日晚,被警察「狠狠修理成重傷」,強調儘管集會未經核准,晚上七時的人權大會仍然照常舉行。
人權大會尚未正式舉行時,美麗島雜誌社的領導人物黃信介於六時五分,坐自強號電聯車到達高雄火車站,南區警備司令部司令常中將已在月台等候,兩人在高雄火車站貴賓室交談約廿分鐘。常司令以南部治安首長的身分,希望勢必舉行的人權大會要有理性,地點在美麗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門前,但不得在會後持火把、木棍或化學藥品遊行,或有滋擾事件發生。常司令並說,只要參加大會的人不鬧事,治安人員除了維持交通秩序,將不予干涉。
黃信介也向常司令保證負責到底,只要人權大會能夠舉行,決不會遊行或滋事,黃信介與常司令即訂下「君子協定」。兩人握手後,常司令以座車將黃信介送到美麗島雜誌社服務處,並送黃信介下車,當時是六時卅分。但常司令在服務處前發現人群中有人阻擋,且舉火把高呼口號,認為情況不對,即趕回設在高市警局的指揮中心與軍憲警單位主管研商對策。
六時五十分,搭乘宣傳車的美麗島雜誌社工作人員,沿中山一路前往大港埔圓環,後面有千餘看熱鬧的民眾尾隨。宣傳車駛入圓環,人群越聚越多,大批憲警馳往封鎖中山一路,中正四路、南台路時,民眾已聚集有二、三千人,大批憲警及鎮暴車也趕到。
七時正:在宣傳車上的數名年輕人開始演說、唱歌,並呼喊口號,表示要「打倒特務統治」、「爭取人權」、「反對國民黨專政」,但群眾的反應冷淡。稍後,黃信介與姚嘉文等先後登上宣傳車講話,高喊要警政署長孔令晟、高市警局長李惟喬及鼓山分局長宋國璋下台,宣傳車四週的人群,亦有少數人附和。(後略)
時光匆匆,我們一同走在民主的道路上。「特別日訂製書」獨家收藏珍貴歷史報紙,根據你所指定的日期,原貌重現當天的《聯合報》報紙版面,為你珍藏這些寶貴的人生回憶。
立即訂做你的報紙書:https://bmai.app/5jqgzd
最新文章
-
香港大火宛如煉獄 回顧台灣五大火災噩夢「衛爾康」、「城中城」、「論情」都上榜
2025-11-27 -
曾經是台灣首家精品百貨 SOGO敦化館歷經31年迎來熄燈
2025-11-25 -
被迫在充滿毒氣環境工作 1972年美商飛歌電子廠女工中毒致死事件
2025-11-25 -
【讀者投稿】我的光復節意義
2025-11-25 -
1994年李登輝總統喊出「每坪六萬元勞工住宅」
2025-11-24 -
林安可中職七年成績耀眼 加盟日職挑戰更多紀錄
2025-11-24 -
萬念俱灰竟由愛生恨!1959年南投滅門大慘案
2025-11-23 -
阿扁這造型誰能不驚呼? 昔日變身秀震撼鏡頭
2025-11-22 -
1995年衡陽路大火 燒毀16家布莊、銀樓及商店
2025-11-21 -
紀錄朱西甯、劉慕沙的文學伉儷情深 朱天文執導《願未央》呈現第一代省籍戀情
2025-11-20 -
曾是台灣「十大槍擊要犯」 段樹文陰錯陽差遞補成桃園市議員
2025-11-19 -
「嘉邑行善團」造橋鋪路嘉惠偏鄉居民
2025-11-19 -
台北東區「整形醫美」一級戰區 整形診所密度全台第一
2025-11-18 -
自許為新國家建築師!盧修一抱病跪下逆轉1997年北縣選情
2025-11-18 -
當年台中曾要蓋古根漢美術館! 胡志強拚文化城市 議會一席話全打回票
2025-11-15 -
30死、112傷台鐵最嚴重災難之一 1991年造橋火車相撞事故
2025-11-14 -
假釋犯持雙槍行凶3死1傷 逃亡14個月冤魂託夢竟離奇緝凶
2025-11-14 -
國營事業也有辣妹舞團 2010年台電公司「電心女孩」登場
2025-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