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變血債!好友反目一夜背六條人命|1965年漳州街滅門案
閱讀下篇:連小孩也不放過 兇手自白:罪有應得|1965年漳州街滅門案
1965年8月22日凌晨4時40分,周信祥持獵刀至漳州街,將他的多年好友牟誠忠夫婦及4個兒女殺死,殺人動機為牟誠忠欠錢未還。過去,兩家往來曾經很密切,牟家的5個小孩都叫周信祥「舅舅」,但是周信祥因牟誠忠故意不還6千元借款,兩人甚至大打出手、鬧得不愉快,也埋下了日後犯案的導火線。
牟誠忠在司法行政部擔任工友,全家住在4坪大的磚房,但是他家中擺有冰箱、電視機,生前更另與女子要好,並支付對方生活費,周信祥認定他借錢不認帳,滿腔怒火之下,周信祥案發當晚借竹梯爬上2樓窗口,牟家7人均睡在2樓房間,他便用獵刀殺害正在熟睡的牟誠忠夫婦。
周信祥在行兇時,孩子們都驚醒,各個大喊救命,周一心急便揮刀狂砍,連續將4個孩子殺死,只有11歲的牟戎璋被砍3刀後,爬至床邊躲藏,始倖免於難。警方獲鄰居報案後,趕到周信祥工作的新莊勤益紡織廠,找到周留下的一件血衣;並在新莊追查到計程車司機,司機說,他將周載往中壢大廟口,當時見周手上有血,周解釋與同事打了一架。
犯案當天10時40分,周信祥在桃園某旅社被抓到,現場有遺書及農藥一瓶,本案在短短5個小時內破案。起訴書指出:周信祥因6千元借款糾葛,造成滅門慘案,生性殘酷,罪大惡極,應科處死刑。周信祥則說:「牟誠忠借錢不還,我打不過他,也說不過他,打官司也沒把握,我才殺了他。」12月16日,周信祥被提往刑場執行槍決。
一筆錢債變血債 殺了成人殺小孩六千元.追償六條命 漳州街.滅門案一宗
1965-08-23/聯合報/03版/
【本報訊】
三十一歲的周信祥為了索討六千元的債務未遂,於昨(廿二)日凌晨四時四十分,持獵刀至漳州街三巷三十一號,將他的多年好友牟誠忠夫婦及四個兒女全部殺死,並將牟的十一歲幼女殺成重傷,造成慘絕人寰的滅門血案。
本案發生後,警方根據民眾所提供之線索,立即動員台北市、桃園、中壢等地一百五十餘名員警,於上午十時四十分--案發五小時之內--在中壢鎮第一旅社三二○號房間,將正擬自殺的兇嫌周信祥緝獲,押至省刑警大隊偵訊,並將於今日以殺人罪及殺人未遂罪移送台北地檢處偵辦。
本案被殺害的:牟誠忠,四十三歲,天津市人,在司法行政部收發室當工友。牟戎學行,女、三十九歲。牟戎華,女、十五歲。牟戎美女,十二歲,牟少忠,男,九歲,牟幼忠,男,五歲。受重傷的牟戎瑋,女十一歲。六具屍體經蕭顯榮檢察官偕法醫驗屍後,已移置市立殯儀館,由警方協助死者親友料理善後。
據警方初步調查:兇嫌周信祥,三十一歲,浙江定海人,在新莊鎮勤益紡織廠當門房,他的胞兄吳長福(原名周信昌);與死者牟誠忠之妻牟戎學行係小學同學,來台後,兩家往來很密切,周信祥也因其兄的關係,與牟誠忠成為好友,牟家的五個小孩,都叫周信祥為「舅舅」。
牟誠忠在司法部當工友,每月收入只數百元,但他除了負擔一家七口生活之外,並與另一女人鄭玉露在泉州街二十巷三十號姘居,每月必需付出一千三百元,以致他負債甚多,去年七月間,他所在的房子,因欠債被債權人向法院訴請查封,牟誠忠乃找周信祥借八千元還債,以免他的房子被拍賣,周信祥乃於七月十日,自己標了三千元的會,並向他的朋友石牌實踐學社的劉有位借了五千元,全部借給牟誠忠,當時言明利息每月三分,一年償還,到了今年七月,牟誠忠只還給周信祥一千元,其餘七千元要求延期償還,但延期幾次,周信祥都拿不到錢。因此,周信祥遂於本月二十一日晚七時許, 到牟誠忠家中作最後的談判,他們爭吵得厲害,一直到九時許,雙方同意該款於今年十月償還,牟誠忠寫了一張借據,內容是:「本人前借台端新台幣八千元正,已給付一千元正,尚餘七千元正,該款於本年七月十日到期,現改於十月底前給付,利息照前付給(本人提示電視機一台)作為十月份未能付出之保證,如不足之數,現款補足,空口無憑,特立此據為證。此致周信祥先生,牟誠忠,五十四年八月廿二日。」
最新文章
-
當台北捷運成為地下的「漂漂河」:納莉風災回顧
2023-05-30 -
史上最猛烈的警匪槍戰 獵龍行動警匪駁火2000發子彈創史上之最
2023-05-30 -
第一本觀光護照的紀錄 開啟台灣人民出國觀光的新時代
2023-05-29 -
曾經到處奔走接生 如今幾乎消失在台灣社會的職業|產婆
2023-05-28 -
台灣首起捷運無差別殺人事件 鄭捷刺殺乘客導致28死傷
2023-05-27 -
揭密軍中特殊代號「八三么」 隨歷史封存的「軍中樂園」
2023-05-27 -
台灣第一支民營籃球隊的榮耀之路! 今年SBL「裕隆」傲視群雄奪冠
2023-05-26 -
被刑求寫下自白 冤獄14年再審無罪釋放|鄭性澤案
2023-05-25 -
太像中共紅星 雕塑家作品遭改色|1985年北美館紅星事件
2023-05-25 -
台灣社會運動如雨後春筍,攤販的商機竟然大爆發?
2023-05-24 -
當年社會運動的現場美食:「民主豬腳」讓人難以忘懷
2023-05-24 -
「媽媽電話亭」紀錄:20名以上棄嬰的驚人故事
2023-05-24 -
沒有手機的年代 高速公路故障求援秘辛大公開!當年只能靠這招…
2023-05-24 -
捐地超過120頃! 中正大學建校因為有「祂」!
2023-05-23 -
早年臺灣女性困擾揭露:上廁所還要付錢
2023-05-23 -
比誠品書局還早的知新文苑 提供愛書人享受閱讀時光
2023-05-23 -
超過300年歷史的成年禮儀式 台南獨有「做16歲」
2023-05-22 -
90年代空軍新突破! F-16 戰鬥機20年前開箱照
2023-05-2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