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科學家周芷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疑被男同事收割成果

2024-05-05 05:22 新聞時光機/記者馮士齡

我國旅美生物學家周芷,1994年返台演講留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國旅美生物學家周芷,1994年返台演講留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每年10月諾貝爾獎名單公布,風光背後,有爭議也有遺珠之憾,本篇文章,帶你看1993年,與台灣擦身而過的那座醫學獎憾恨始末。

1993年10月11日的晴朗午後,英國新英格蘭生物實驗室資深研究員羅伯茲,被通知與美國科學家夏普同獲當年諾貝爾醫學獎,蜂擁而至的電視攝影機、歡慶的香檳泡沫瞬間淹沒實驗室中庭,人人眉飛色舞。

同一時間,美國醫界卻議論紛紛,因為首先發現「分離基因」(又稱RNA剪接、不連續基因)、改寫遺傳學的我國旅美分子生物學家周芷,淪為諾獎遺珠。

更多新聞時光機的故事,請見聯合報數位版

https://vip.udn.com/vip/cate/121155/122860?from=udntime

聯考榜首 周芷43歲發現分離基因

周芷1943年生於大陸,六歲移居台灣,在台北市新生南路古蹟茶館「紫藤蘆」長大,當年是學霸級的人物。

北一女,大學聯考三類組榜首,卻棄醫科選擇台大動物系就讀,周芷說,是因為特別喜歡生物學的關係。

不過,念了一年後,她發現農化系(今生化科技系)課程更有趣,隔年轉系,1965年以第一名畢業,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系深造,拜在電子顯微鏡大師大衛森門下取得博士學位,專研細菌和噬菌體溶原菌基因結構。

年僅43歲的她,1977年在電子顯微鏡下發現基因不連續性,被DNA之父華生(舊譯華森、華特森)讚為「他所見過最偉大的成就」,徹底改變生物醫學發展史,諾貝爾獎卻在16年後頒給了她的實驗室同事,彷彿她不存在。

崇高桂冠與台灣擦身而過的遺憾,一篇論文至為關鍵。當年聯合報系追蹤報導月餘,抽絲剝繭,直指其中諸多不合常理之處,引起國際回響。

1993.10.13民生報23版「獲獎論文 華裔科學家周芷領銜掛名」、「羅伯茲 擔心別人捷足先登」、「基因療法 今日不治之症的明日希望」。
1993.10.13民生報23版「獲獎論文 華裔科學家周芷領銜掛名」、「羅伯茲 擔心別人捷足先登」、「基因療法 今日不治之症的明日希望」。

獲獎論文第一作者淪遺珠 幾未曾見

要釐清當年「論文門」之謎,得先明白諾貝爾獎評審三大原則:

一、在共同參與者中,不論誰先發現,或誰的排名領銜或壓後,實驗室主持人或計畫領導人所得評價通常最高,也是最可能得獎的人。

二、一般來說,不頒給只是執行命令的技師或助手。

三、每年各獎項的得獎者,限最多三人,原則上不授予去世者。

例如,198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奧特曼及謝赫,在研究RNA(核糖核酸)酵素的最後關鍵時刻度假去了,真正發現者是他們的學生,但大獎還是頒給了計畫主持人。

周芷:只要看得懂這些論文,就可以知道分離基因是誰先發現並確定的。

但周芷的情況與此大不相同。1977年美國紐約冷泉港實驗室發表的獲獎論文共四名作者,周芷領銜掛名,其後是她的科學家夫婿布魯克與一名羅伯茲指導的學生,羅伯茲名列最末。

學術界慣例,論文第一作者必為該研究靈魂人物,而掛名「壓後」有時是研究領導者。然而,周芷與羅伯茲只是實驗室同事、以對等關係合作研究,並無主從或師生關係。

同一篇研究論文的共同參與者未得獎,是歷年諾貝爾得獎名單公布後,最常引發爭議的情況。但周芷不僅是論文主要執筆者,也是實驗計畫的原創設計者及自首至尾的執行人,類似她這樣以主要發現者而淪為遺珠,幾未曾見。

她專研電子顯微鏡 獎卻頒給門外漢

周芷是專研電子顯微鏡的生化學者,求學時就被電子顯微鏡權威大衛森,稱為其「一生中最優秀的合作者」,並非發現分離基因才一夕成名。當時全球能用電子顯微鏡觀察RNA的專家,不到十人,她與夏普師出同門,是其中佼佼者。

1975年,周芷到職冷泉港後,同事羅伯茲找她討論研究構想、提議兩個小組一起合作,不料合作一開始,周芷即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出羅伯茲的假設錯誤,此後,羅伯茲小組僅協助提供部分實驗材料,周芷則繼續觀察並提出自己的構想,整個實驗方向在她與夫婿布魯克主導下、朝周芷的假說進行研究。

1993.10.20民生報23版「周芷:謝謝國人支持,只想專心教書、研究」,圖中電子顯微鏡與當年發現分離基因的機型類似。
1993.10.20民生報23版「周芷:謝謝國人支持,只想專心教書、研究」,圖中電子顯微鏡與當年發現分離基因的機型類似。

布魯克:周芷有異於常人的勤奮和謙卑,每周在實驗室工作七天、八十小時,數十年如一日;專注觀察電子顯微鏡,可五小時不動。

電子顯微鏡研究極複雜繁瑣,樣本必須在真空中觀察、處理時可能會產生原本沒有的結構、觀察時可能會被電子束破壞,且觀察到的樣本都沒有顏色,判讀不易。

周芷運用她開發出的新技術,設計了獲獎的主要實驗。她不斷拍照,沖洗放大,研究圖片,用尺測量圖中各狀態的距離,對比、找尋、發現其相關性做分析,再蒐集材料製作樣本,繼續實驗…經無數次嘗試,最終獲致震驚世界的結論。

可以說,發現分離基因完全是應用電子顯微鏡的成果,而羅伯茲對此是徹底的門外漢。

羅伯茲刻意撰文 把周芷貶為操作員

1977年,夏普和周芷所屬的冷泉港實驗室分別進行實驗,以電子顯微鏡發現病毒的RNA較DNA少了一段遺傳密碼,改寫科學界對基因的認識,找出許多基因突變疾病的合理解釋,為遺傳疾病、癌症基因療法開啟大門。

1993.10.21民生報23版「看得懂分離基因論文 就知道發現屬誰」、「就是它!分離基因原貌」。
1993.10.21民生報23版「看得懂分離基因論文 就知道發現屬誰」、「就是它!分離基因原貌」。

從那天起,夏普是眾所周知、坐等領獎的諾貝爾必然得主,但評審委員會對冷泉港實驗室小組誰該得獎,一直舉棋不定。為什麼最終決定在1993年頒給羅伯茲?這與羅伯茲及實驗室主任華生的「共同努力」恐怕關係不小。

大衛森:周芷是個女人,一個安靜的亞洲女人,有時她們常因而被忽略了。

1990年,羅伯茲應華生要求,發表一篇近十五頁、美其名為「備忘錄」的自我推薦函,小心記錄與夏普的聯繫,以表明冷泉港小組與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不同,並按日期說明分離基因發現過程,最後總結分論各成員貢獻,文中有意無意將周芷貶為電子顯微鏡操作技術員,暗示她只是照指令看顯微鏡,根本不知道看到的是什麼。

華生則大方承認,他將此文在那些極可能被諾貝爾獎委員會徵詢的科學家間廣為流傳,並附和如果頒獎給「負責技術操作」的周芷,夏普的研究員也該獲獎,「但這樣就超過了諾貝爾獎的三人上限」,不只貶低周芷在實驗中的領導角色,更刻意忽視她與羅伯茲是各自領導獨立的研究單位,並非夏普與研究員間的主從關係。

關鍵人物華生 也踩著女科學家獲獎

當年主導冷泉港實驗室諾貝爾獎提名的華生,是1962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被尊為「DNA之父」,然而,在其獲獎背後,也有一名令科學界為之不平的著名女性遺珠。

生物化學家羅莎琳.富蘭克林擅長拍攝X射線繞射圖,1953年她拍下的DNA結晶體X射線繞射圖,提供了解析DNA結構的重要線索,卻被同事威爾金斯在未經她同意下取得,並展示給華生看。

天資聰穎的華生,立刻看出關鍵之處,隨即與研究夥伴克里克發表論文,僅有短短兩頁、一張手繪DNA雙螺旋結構簡圖,引用包括威爾金斯在內的六篇文獻,獨漏富蘭克林那張被譽為「幾乎是有史以來最美的一張X射線照片」。

而威爾金斯則在同一本期刊上,發表另一篇文章,以X射線繞射圖支持華生的論點,也隻字未提富蘭克林的關鍵貢獻。這兩篇文章,成為華生、克里克、威爾金斯同獲諾貝爾獎的最主要依據。

1962.10.19聯合報4版「今年諾貝爾醫學獎 三科學家共同獲得」。
1962.10.19聯合報4版「今年諾貝爾醫學獎 三科學家共同獲得」。

富蘭克林則因性別歧視黯然離職,全然不知自己的實驗數據遭人「割韭菜」,1958年罹卵巢癌去世,年僅37歲,世人普遍認為是長期過度暴露在X射線下致病。

1968年,華生出版自傳,敘述發現DNA結構過程,歧視言論連發,尖酸批評富蘭克林常穿深色衣服、沒女人味,更貶低她的研究貢獻,說她即使拍出不錯的X射線照片,也沒有能力解出DNA結構。

看到這裡,再想想周芷,是否有種濃濃的既視感?

華生為人爭議甚多,即使其研究站穩20世紀分子生物學巔峰,仍讓學界難以容忍。他力挺基因遺傳檢驗,因為「愚蠢是一種疾病,該被治療」,還說「用基因工程把所有女人變美」是件很棒的事。也曾在專訪中說「黑人先天智商不如白人」,所以他「對非洲前景向來悲觀」,引起軒然大波,遭停職退休後走投無路,成為首名還在世就拍賣獎牌的諾貝爾獎得主,2019年重提「人種決定智商」,終至失去多年來累積的所有榮銜。

2019.1.14聯合晚報6版「諾獎得主稱黑人智商低 研究頭銜遭剝奪」。
2019.1.14聯合晚報6版「諾獎得主稱黑人智商低 研究頭銜遭剝奪」。

安靜的亞洲女子 淪諾獎黑幕犧牲者

1993年,諾貝爾獎得主公布後,羅伯茲對媒體侃侃而談,否認曾努力遊說或藉由踩低別人的貢獻而得獎,同時句句機鋒,暗示他得獎後的種種風波,全因周芷「想要得到最大的榮譽」。

他口中「好爭名利」的周芷,面對記者百般追問,只是再三表示遺憾,一心致力研究不願被打擾,近一個月後,才因波士頓環球報以頭版跨頁報導此事,打破沉默。

1993.11.7民生報23版「波士頓環球報 5日頭版頭題探討周芷事件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幕後風雲」。
1993.11.7民生報23版「波士頓環球報 5日頭版頭題探討周芷事件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幕後風雲」。

當年民生報越洋專訪內容,盡顯周芷溫文內斂本質。

例如,她同意華生是影響提名的關鍵人物,也說他「很清楚整個事件的原委」,但不願談論是否與華生在種族或性別上有歧見和爭議,因為「不適合發表在媒體上」。

她簡短澄清自己與丈夫未曾主動爭取任何獎項,對羅伯茲那長達十五頁的「備忘錄」未置一詞,僅表示「到底誰是真正發現分離基因的重要人物,應由學術界人士去判斷,我並不適合自己下評論。」

1993.12.10民生報23版「周芷應為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中研院調查報告始末與見證者徐明達的看法」。
1993.12.10民生報23版「周芷應為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中研院調查報告始末與見證者徐明達的看法」。

往事已不放心上 靜待史家揭開真相

周芷在2012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並肩夏普。旅美五十載,她始終以拿著中華民國護照為榮,不願入籍美國,也被認為是當年錯失桂冠的可能原因之一。

周芷母親:她天生一副騾子脾氣,得罪了人卻不自知,也不知道去推銷她的研究成果。

對此,周芷在2014年獲選中研院士時,淡然表示諾貝爾獎往事「早就不放在心上」,雖然弟弟周渝(紫藤廬主人)在台灣替她大抱不平、引發廣大回響,中研院甚至專門做了調查報告,但她從未向別人提及此事。

周芷近年致力探索人類乳突病毒複製機制。這個被認為導致子宮頸癌的病毒,迄今無藥可用,她的研究,未來可能成為發現抗病毒藥物契機。

2004.10.05民生報11版「諾貝爾 萬綠叢中幾點紅?」。
2004.10.05民生報11版「諾貝爾 萬綠叢中幾點紅?」。

截至2021年,諾貝爾獎有849次授予男性,59次授予女性,其中和平獎與文學獎共占了40次,醫學獎12次、物理獎4次、經濟學獎2次。諾貝爾基金會表示,這是因為女性僅占歐美科學家的一成,「在東亞這個比例甚至更低」。

諾貝爾獎規定,頒獎五十年後且關係人都不在世,可解密當時評審過程。究竟是女性科學家不夠出色,還是因為性別而在男性主導的領域中不受垂青?

正如周芷當年說的:「只要原始資料留存,歷史會說明事實真相。」

最新文章

象神颱風帶來的豪雨造成台北縣汐止市三分之二的市區被淹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

汐止曾是「水世界」!員山子分洪道立大功拯救十年水患

2025-06-29
八仙樂園昨天舉行派對時發生粉塵爆炸意外,有百餘人被火焰燒傷,大批傷患陸續送醫急救...

八仙塵爆走過十年...當年一瞬間從樂園變煉獄

2025-06-27
阿Q年輕時曾效力於統一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4/05/13 邱勤庭攝影)

名字當廣告!中職洋將命名千奇百怪 從泡麵到保健品都有

2025-06-27
台南縣南化水埤雙屍命案主嫌柯世銘涉嫌動手勒死2人,警方專案小組對他的冷血相當難以...

一句話惹殺機!假釋犯柯世銘冷血滅口 南化池塘驚見雙屍

2025-06-26
職棒四年總冠軍賽,兄弟象隊以4:1再次擊敗統一獅隊,拿下前兩戰的勝利。圖/聯合報...

球場變戰場!獅象大賽球迷朝場內「放沖天炮」警方百人待命控場

2025-06-26
魚販彭再興涉嫌故意用汽車撞傷十七歲女學生潘秀美,以送她就醫為詞,強載石碇山區強暴...

恐怖「殺人淫魔」彭再興 性侵姦殺4少女14歲就犯案!

2025-06-25
「1995慶豐高雄國際馬拉松」。圖為我國旅日長跑名將許績勝(中)。圖/聯合報系資...

體壇有個「許績勝障礙」! 馬拉松30年全國紀錄至今還是他

2025-06-25
詠春拳授教,盧文錦(中)表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8/02/12 高鍵助攝...

李小龍的師兄! 「台灣詠春拳之父」盧文錦

2025-06-25
十三位新上任的行政院部會首長廿三日舉行記者會。最前排由左至右為,經濟部長陳履安、...

1980年代政壇明日之星!權貴世家出身的「國民黨四公子」連戰、錢復、陳履安、沈君山

2025-06-24
平鎮警分局為早日偵破無名女焦屍案,昨天在命案現場樹立告示牌,希望目擊者提供線索。...

17歲少女遭虐殺焚屍灑狗血 沉冤22年案件竟因夢話破案

2025-06-24
臺大醫院院長林芳郁、林靜芸夫婦專訪。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4/08/05 ...

名醫林芳郁罹失智症!林靜芸從大學班對一路相伴 20年前聯合報專訪揭兩人愛情故事

2025-06-23
CIH(車諾比爾)電腦病毒作者陳盈豪(中)前往台北刑事局電腦犯罪小組接受調查。圖...

台灣「駭客始祖」當年只是大學生! 陳盈豪寫「車諾比病毒」沒惡意也惹禍

2025-06-20
圖為三峽鎮長林雪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61/03/31 王萬武攝影)

代父出征! 台灣第一位女鎮長「林雪美」

2025-06-20
圖為台北市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成立的綠十字交通服務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9...

「把交通的愛找回來!」80年代計程車司機自組「交通服務隊」守護台北街頭

2025-06-20
王品台塑牛排專訪。圖為王品董事長戴勝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1/12/08...

少爺不接班!戴勝益中文系畢業打造王品餐飲王國

2025-06-19
職棒六年上半季冠軍統一獅隊應邀參加由日本職棒福岡大榮鷹隊舉辦的「亞洲、太平洋超級...

擊敗韓國、完封日本!統一獅1995年亞洲超級棒球賽奪冠證明台灣實力

2025-06-19
建國假日花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6/02/16 程思迪攝影)

台北建國花市40年發展史 占地8000平方公尺成全台最大花卉市集

2025-06-19
三度得到世界職業摔角大賽無限量級冠軍的我國唯一職業摔角選手黃根屘,已於昨天回國。...

80年代奪國際摔角冠軍!台灣摔角之父黃根屘三度封王寫下傳奇

2025-06-17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