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生育 讓人口合理成長|1998年的家庭計劃
台灣的家庭計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有所不同,人口改變的課題是一直存在的挑戰,從二戰後的嬰兒潮到現代社會的少子化;從早期的「三三三」制到現在鼓吹生育,提供多項補助。世代變遷,時序更迭,人口變化也反映了台灣經濟的成長。
台灣在1964年開始實施家庭計劃,那是一個經濟起飛的台灣,不管鄉村或都市都需要大量的勞力,家家戶戶都有一群年輕活力的孩子,當時這群孩子也造就了未來台灣的經濟奇蹟,但是政府漸漸發現人口成長過於快速,開始了節育計劃,這個計劃也非常成功,以致於1998年開始擔憂生育率降低,推廣適量生育,「不生不好,一個太少,兩個剛好」。
人口結構與經濟息息相關,如今面臨少子化及高齡化,中間的勞動階層比例減少,缺工的問題儼然成為現在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個太少 家庭計畫喊新口號前兩年還在宣導「一個不嫌少」今年已變成「不生不好」
1998-11-30/聯合報/10版/生活
【記者賴淑姬/中興新村報導】台灣地區人口轉型太快,政府家計單位提出的家庭計畫口號被迫一變再變,從早期的「三三三」制到目前的「不生不好,一個太少,兩個剛好」,至少已有五種「政策主張」,到底生幾個小孩才不會成為「國家罪人」,婦女們是一頭霧水。
每年十一月是衛生單位訂定的家庭計畫宣傳月,前兩年宣導月的口號還是「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孩子不嫌少」,但今年已變成「一個太少」。
三十多年前,家庭計畫剛推動時,「多子多孫多福氣」的觀念還很濃,一般夫婦生養六、七個孩子很普遍,當時政府打出「三三三」口號,鼓吹「結婚三年生孩子,間隔三年生第二個,最多生三個」,非常響亮。接著,家計單位又喊出「三三二一」制,把最多生三個改為最多生兩個,但效果不彰,因此又推出「主題」更明確的「兩個孩子恰恰好」,由於頗具說服力,又逢台灣地區經濟起飛,婦女教育程度及就業能力大幅提高,兩個孩子比較能在「傳統觀念」與「現實需要」中取得平衡,很多夫妻因而奉為圭臬。
大約十四年前,台灣婦女總生育率(每一婦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數)開始降到兩個以下,已無法達到所謂「人口替代水準」,人口學者與經濟學者出現兩極化主張。經濟學者認為應鼓勵多生,否則老人增加,社會福利支出大增,勞動人口不足,將危及國家經濟發展;人口學者則認為,造成生育率下降,「頂客族」、「單身貴族」越來越多是主因,這是教育及經濟因素造成的觀念改變,如果貿然鼓勵多生,恐怕只鼓勵了中、下階層民眾,易導致「人口反淘汰」,事關民族存亡,不可不慎。
最新文章
-
1960年因軍事演習設立的場所 滿街林立的恆春酒吧
2022-08-18 -
坐擁墾丁山海絕景!台灣最南端的蔣公行館|1998年墾丁賓館
2022-08-17 -
一年發現20名棄嬰! 1980年的媽媽電話亭
2022-08-16 -
1960年艾森豪總統來台 機場加裝電話亭傳遞即時新聞|國家級電訊服務
2022-08-16 -
最美的風景是人!60年代鐵路局隨車服務小姐
2022-08-15 -
一秒長高15公分! 天后也瘋狂的恨天高
2022-08-12 -
星火引爆油泥!連續爆炸波及逾四千戶民宅 歷來最重大的拆船爆炸案
2022-08-11 -
農曆七月的大事!傳承百年放水燈遊行|2005年鷄籠中元祭
2022-08-11 -
什麼都賣!消失的公車票亭 曾有轉型翻新的機會
2022-08-10 -
2001年納莉颱風登台 捷運站變成大型地下漂漂河!
2022-08-10 -
1998年的新竹市地王「抵加」 24年前每坪就破百萬了!
2022-08-10 -
圓山中山橋下的大龍舟 58年前曇花一現的水上大飯店
2022-08-09 -
八〇年代興盛一時的夢幻樂園 台灣本土馬戲團表演
2022-08-09 -
斥資龐大!台鐵當年轉虧為盈的希望|1979年鐵路電氣化通車儀式
2022-08-08 -
一個被你淡忘的節日 曾經是全國熱烈響應的盛事
2022-08-05 -
打美女牌促銷良米 兩百名佳麗角逐「蓬萊仙子」
2022-08-05 -
曾奔馳在南北鐵道的老火車|1954年柴油飛快車
2022-08-04 -
登上時代雜誌的大象林旺爺爺 曾經改過兩次名
2022-08-0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