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代聲音記憶與穿梭戲院的電影夢

2022-07-19 16:56 報時光

【2020-04-07/聯合報/D3版/聯合副刊】
【2020-04-07/聯合報/D3版/聯合副刊】

隨著科技進步,如今的生活型態與十年、二十年前有著極大的差異,不只是外在環境的景物不斷變遷,日常的娛樂與消遣,那些聽過的音樂、看過的電影,包括我們內心所嚮往的風格潮流,還有那些影視的製作方式、媒介載體等也早已不同以往。但是幾十年來,人們休閒的目的從未改變,絕大多數是抒發壓力、追求樂子或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這樣的休閒娛樂從往至今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人」息息相關。於是,當我們想試著認識一個人,會從那人平常的休閒興趣開始詢問,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個大時代,觀察一代人的生活樂趣絕對可以有所發現。

2022年4月的文學相對論中,一位是研究大眾文化、鑽研流行音樂學者李明璁,另一位是曾任娛樂線採訪編輯多年的影評作家馬欣,兩位回望自己的過去與娛樂的聯想,用刻寫記憶的文字,引領懷舊一族感受八○年代的娛樂風采,憶起當時聆聽音樂、品味電影的點滴。

文學相對論4月

李明璁VS.馬欣 兩個外星人的地球生存提案二之二

如果說自己關起門來的房間,就是一個遺世獨立的迷你宇宙,那麼隨身聽就是穿梭在銀河星系間的小小太空船……我必須倚賴搖滾樂的日夜接駁,才能好好存活下去……

【2020-04-07/聯合報/D3版/聯合副刊】

耳機星際,永恆漂流的上校

李明璁:

去年是SONY Walkman誕生四十周年。隨身聽,對大世界與小個人在一九八○年代都產生了深遠的革命影響。但SONY高檔貴氣,之於像我這樣的勞工階級小孩,總仍可望不可及。我的人生第一台卡帶隨身聽,是存了整整一年零用錢好不容易才在中華商場二樓買到。一台已在我生命消失無蹤的AIWA(愛華),曾經play過的卡帶們,日夜平撫著苦悶少年不知如何排遣的身心。

每天從士林自家往返台北車站的公車上,隨身聽就像我的一道隱形隨身牆,將自己和滿車子擠死人卻還在背單字的用功同學區隔開來。當他們賣力默記著一個個英文字詞、一步步朝往未來將進的頂尖大學時,我卻只是閉眼聆聽著一首首英文歌曲、一天天預想將要面臨的落榜重考,既恐懼卻又莫名反骨快感。「我們不需要教育,嘿老師你滾開點!」我經常邊走邊跟著Pink Floyd一起唱。

我既是披頭四歌裡的「The fool on the hill」(在山丘上的傻子),坐看日出日落、世事更迭,孑然一身卻自得其所,我也叛逆而平靜地《Across the Universe》,不斷反覆哼唱著「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如果說自己關起門來的房間,就是一個遺世獨立的迷你宇宙,那麼隨身聽就是穿梭在銀河星系間的小小太空船。而去學校上沒有感覺只為聯考的課,就像是被運到殖民星球跟著集體採礦的奴隸苦役,我必須倚賴搖滾樂的日夜接駁,才能好好存活下去。我開始這麼胡思亂想,長出了某種奇妙的外星人意識。自覺與周遭地球居民有些格格不入,很大程度當然還跟大衛鮑伊有關。

無垠而靜寂的航道上,有著完美的逃逸與絕對的孤獨,這二律悖反的奇妙狀態,讓少年以上成年未滿的我深深陷入。我對《Space Oddity》(太空奇談)裡湯姆上校(Major Tom)永恆漂流的迷戀,簡直快比崇拜真人偶像還強烈。

直到現在回想起來,整個一九八〇年代的中學記憶,幾乎都是音樂,而且多半是自閉式的聆聽。在那個沒有網路的封閉時代裡,你根本找不到誰跟你一樣來自外星而能相濡以沫。聆聽微弱中帶著強大意志的星際訊號,至少也幸好知道,遠方總有知音如你我。

還有兩張八〇年代的遠方專輯我永難忘懷,一是史密斯樂團(The Smiths)的《Strangeways, Here We Come》。我在低迴的歌聲中,彷彿聽到他們過往憤怒的批判、不平的吶喊,在此淡出成失落、無奈與反思。當搖滾不再陽剛味十足地帶領衝撞,而能陰柔誠實地面對己身怯懦,或許便能撫慰星球角落逝而不去的傷痛。

另一則是新秩序樂團(New Order)的單曲專輯《Blue Monday》。相對於永遠都能標舉嬉皮神話的一九六〇年代,八〇年代的世界局勢卻讓發達資本主義帶著走進一股新保守秩序中。我永遠記得高中時瘋狂喜歡〈Bizarre Love Triangle〉的誇張程度——我會在深夜關燈一片漆黑的房裡裸舞,隨著悠揚電音與沉鬱聲線的詭妙混融,我穿梭在輕盈的忘卻,與沉重的記憶縫隙間。

成年後,我的聆聽觸角不斷延伸,除了搖滾與電音,也在爵士甚至古典樂中,發現了殊途同歸的星際旅伴。在此我無法一一羅列致意,從顧爾德(G. Gould)彈奏的巴哈、到神祕縹緲的印象派如德布西(Debussy)與薩堤(E. Satie);從孕生「酷派」的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比爾.艾文斯(Bill Evans),到空靈瀟灑的坂本龍一,等等等。他們輪流從耳機那端飄浮進我的耳朵裡面,灌注一種自在獨處的韻律節奏。

細數這些聲音記憶與其說是懷舊,在串流吃到飽的年代我總不免回想起聆聽的初衷。尤其是因為台北四處擁擠。不只物理意義上的地狹人稠,更是心理上的喧鬧打擾,經常缺乏靜定呼吸的空間。除非,音樂像是一道牆也同時是一扇門,讓你閃躲也帶你逃走。於是在喘不過氣的日常人流中,可能存在一分一秒的心流,得以暫停而空無。

戴上耳機閉上眼,我看見台北成了廢墟、成了鄉野、成了宇宙。那是屬於自己任性的微型宇宙,死而復生的宇宙。

在現實中臥底,在電影中寄生

馬欣:

電影什麼時候對我這麼重要的?或許是從我習慣散場後獨自散步去思考劇情開始,或許是我發現看電影是個非常好的獨處方式,也或許是因電影拍的多是弱者的故事。

奇特的連結是,我對放電影的場域也有了情感的連結,最好它有夢的痕跡。如之前被拆掉的京華城影院,那裡本來就人少,好訂位。這兩年,我常在夜露深重的時候,獨自去了這個球狀體建築物。那裡在晚上還真有幾分廢墟的樣貌,即便它還是身為百貨公司的時候,大而無當的閒置、幾個臨時的兒童遊戲屋的搭建、樓上盡是除了店員外無人的奇幻感,在它還沒熱鬧前就殘妝了,身為一個本來為了熱鬧而設立的地方,它有幾分荒謬,甚至披上都市怪談的感覺。

我在夜半時分出沒其中,亦是一個荒謬的存在,因為它曾是台北少數過了凌晨仍有場次的戲院,有時講課完,就想往那裡鑽,或是在聚餐後,回到那個名義上不是廢墟的廢墟。它一直是廢墟的進行式,而那裡的湯姆熊遊戲場總是響著遊戲機的聲音,乒乓地夾帶著塑膠感的聲音,高亢的機械音、刻意的童音,迴盪在那球體裡,在深夜只有三五人的戲院裡。

我在這個工作人員常比觀眾多的地方度過了大半年觀影日子。常在稿子寫完後,臨時起意去了那裡,在那裡點一碗半涼的滷味吃(那裡人少,東西也容易半溫著,是總歸都是要丟的溫度),看著樓中樓大片的閒置物,彷彿自己置身在市區的盲腸裡。「盲腸」是沒人聞問的象徵,自己待著也心安,大致上是這種感受。

然後就習慣買個靠走道的位置,外套一蓋好,偌大的廳,三兩的人。等燈光一暗,如同進了什麼走道,滑溜地進入電影裡,有如滑進夢裡的儀式。

這也像是我在世新求學時,習慣去的僑興戲院。那裡是學生的聚集地,不同於京華城像個設計錯誤的機器人,它是古樸的戲院,有幾分亂與沒打理,但還留有前一晚夢的痕跡一樣,前後屆學生們都待過那裡作過電影夢。於是那戲院跟它隔壁的租書店,永遠都杵在夢裡似的。走進那裡,氣味就帶你走進時光隧道,跟著破舊的海報,或牆壁上還沒撕乾淨的痕跡,一起進入這個從細節就妥貼的夢裡面。

或許因為這樣,我連帶場域都算在電影裡,所以總有出夢入夢之感,或是散場後,夢仍像霧氣一樣,對我來講久久未散,這也是後來我寫電影文章的原因。我對現實世界是跳格子,卻在電影夢裡面是疊床架屋著,留個夢的尾巴在真實世界裡是很重要的,甚至是種安全感,如同我當年讀卡洛斯寫的《愛麗絲夢遊奇境》的領悟,現實總有破口可以讓夢闖入,如此看現實會有趣一點。

電影結束後,就習慣在生活裡讀人,如同臥底,反正書讀不完、人也讀不完,電影更是一沙一世界。會講故事的導演會留毛線頭,讓你走去各種柳暗花明,或帶你到一謎團,但那謎團煞是迷人,如大衛林區的作品。打破你的已知,顛覆你對各種符號的印象,於是你知道你之前有把握的可能是誤讀;你自信的可能源自於無知,這可有趣了。瞬息萬變的世界,上帝是個發牌手,從來不照人的計算。牌局總預告下一場,你以為重複的人生,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潛意識才是張鬼牌。

身為影癡,當然前方有庫柏力克導演在《鬼店》的走廊前方等我,《鬼店》的鬼是人過去的回憶,不斷纏繞,因是自己的黴斑,因此何時變成鏡中那個猙獰人卻不自知。庫柏力克用著影像語言,將過去與自己的關係的對立化,與回憶具體重量給呈現出來,所以「鬼店」之重尾大不掉,自己未來是要被過去吞噬;等待「鬼店」(回憶)的甦醒,還是接受它之所以為你,這是個哲學命題的恐怖片,所以更恐怖。他的《發條橘子》是現代化將靈魂灌以塑化劑的過程;他的《2001太空漫遊》是尼采的永劫回歸。

電影讓正常與瘋狂相生相長。自以為「正常」的常來自瘋狂本身,如此這般的沒有答案的永恆思索;我思故我在。

(後略)

最新文章

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針對考生呂安妮(左)指控博士班招生口試不公、口試委員洪明洲性騷...

學術爭議牽出婚外情風波 1995年轟動社會的呂安妮事件

2025-01-14
監委黃光平及趙純孝,前往勘查十一年前因含多氯聯苯而肇禍的米糠油。圖/聯合報系資料...

台灣食安悲劇!1979年米糠油中毒事件禍延二代 間接促成消基會誕生

2025-01-14
「真愛」這條路…鄭余鎮與王筱嬋在美舉行記者會,面對記者的尖銳提問,兩人在答覆時均...

立委婚外情高調認愛!鄭余鎮與王筱嬋不倫戀回顧 像極了肥皂劇

2025-01-14
年關將屆,順應年節習俗,台銀開始接受民眾兌換新鈔,圖為一民眾對記者展示剛剛兌換來...

春節前夕換新鈔 1988年討喜氣發行首批紅色百鈔

2025-01-13
證嚴法師弟子釋德融(中排右三)以證人身分,到花蓮地方法院說明當年慈濟起源「一灘血...

慈濟「一灘血」創辦故事與醫生對簿公堂 情節失真原告獲判賠百萬

2025-01-13
來源:聯合報-03 第三版(1979/12/01)

【台灣犯罪事件簿】抽絲剝繭仍難見曙光! 建築商夫妻離奇失蹤 殺妻滅屍案疑雲重重

2025-01-12
高雄市輕軌進行動態測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4/11/22  謝梅芬攝影)

歷經10年終於完成!高雄輕軌排除萬難2024年元旦通車

2025-01-10
「港都小姐」前五名拜會高雄市長蘇南成(左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6/09...

487位佳麗同場競豔 1986年首屆「港都小姐」誕生!

2025-01-09
前鎮朱家的朱安雄、吳德美夫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5/12/15  本報記...

80年代高雄最具爭議的政治夫婦:朱安雄與吳德美

2025-01-09
中山精品掃街專題一CELINE。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3/03/25 侯世...

1990年代台北貴婦最愛!晶華商圈「台北精品一條街」

2025-01-08
科學園區聯瑞積體電路公司廠房失火,火勢沖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7/10/...

一把火燒掉百億營收!台灣企業史損失最慘火災之一「聯瑞大火」

2025-01-07
蔣總統抱起沒有雙手的楊恩典,還贈送她兩個義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郭良吉攝影)

市場棄嬰無雙臂卻用腳書寫生命奇蹟 口足畫家楊恩典

2025-01-07
經過紙幣鑑定機構PMG評測的鈔券,獲得66級。圖/張立攝影

500元換12強英雄 舊鈔值錢嗎?鈔票鑑定是怎麼一回事?

2025-01-07
非常光碟製作公司「台灣媒體革命工作室」負責人盧統隆昨天下午並未出面說明光碟製作過...

藝人遭封殺、民眾瘋搶!2003年「非常光碟」事件引爆政壇大亂鬥

2025-01-07
時尚名媛李晶晶配戴Philip Stein腕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6/1...

「晶晶體」真有其人!首都客運千金李晶晶中英夾雜爆紅

2025-01-06
華航在香港發生空難,台北總公司漏夜處理相關問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9/0...

香港機場首宗空難! 華航642號班機颱風天失事釀3死50重傷

2025-01-05
全民計程車司機戴正昌因停車糾紛遭飯店「香檳廳」夜總會泊車服務生刺殺死亡,許多司機...

90年代火爆街頭!全民計程車司機被刺死 百輛計程車包圍德惠街飯店

2025-01-05
中華隊在世界12強棒球賽奪冠,隊員掛上金牌、高舉冠軍獎盃。特派記者許正宏/東京攝...

從花蓮到東京…通行26年500元紙鈔承載的歲月與3個故事

2025-01-04
xxx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