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想不到的噩夢!捷運六線齊發與車爭道 台北交通最黑暗的那一年
還記得進行捷運工程時的交通景況嗎?
台北多條捷運路線的完成,讓台北都會區生活機能大躍進,也促使台北各地區的觀光更熱絡、房價上漲,然而在享受良好的機能與便利之前,台北的道路曾經因為捷運工程造成大車與小車爭道,小車又與人爭道的驚險景象。
自1968年交通部便開始著手研究及規劃的台北捷運工程計畫,歷時多年的商議、聘請英國大眾捷運顧問、考察香港地鐵,台北都會區的捷運系統建設才被列入1984年宣布的十四項建設計畫中。
在1988年底至1989年,捷運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六線陸續開工,可以說是在差不多時間一起施工,後來追加的捷運內湖線也在2002年動工。捷運路線施工期間,許多道路為此必須全面封閉或僅有單向道路能行駛,重要幹道上工程機具、鐵圍欄佔據大部分道路,公車、小客車、機車只能在狹窄的路上行駛,畫面險象環生,而且施工過程塵土飛揚,讓行人都不禁掩鼻快走。
雖然,捷運開工前已研議各項舒緩交通的對策,但是這樣浩大的交通工程、佔幅面積極廣,對於車流量大、公車又多的台北來說很難不受影響。想要享有便利,市民必定要忍受過程中的不便,現在回顧這段黑暗時期的台北街景,也只能說這就是一種先苦後甘的歷程吧,而大家終究辛苦過來了。
交通黑暗期 最少三年四項交通工程 下月開挖 研商半年 沒有好的對策
1989-05-03/聯合報/13版/大台北新聞
【記者洪惠琪╱台北報導】
下月開始,配合四項重大交通工程的開挖,台北市幾條南北、東西向主要幹道即將面臨全面封閉或僅剩半壁道路命運;施工範圍最廣的台北市捷運局,雖積極提具各種交通紓解方案,但半年來屢次與交通有關單位研商也無妥善對策;捷運局表示,台北市民最少需要忍受三年的「交通黑暗期」。
根據捷運系統木柵線、南港線、淡水線、東西向快速道路、鐵路地下化松山專案、以及基隆路地下車行道路的施工時程,和平東路、安和路口六月開始木柵線「樁載重試驗工程一;和平東路、火車站前忠孝西路配合木柵線、淡水線預訂七、八月全面開挖;連貫中山南、北路的復興橋封閉,松山專案、東西向快速道路與木柵線重疊工程,也準備在八月間封閉復興南北路車行地下道,以及聯絡敦化南北路的復旦橋,基隆路地下車行道路工程大概明年初封閉信義路至南京東路間的基隆路段;南港線、新店線明年初則將於忠孝東路、羅斯福路開腸破肚。
捷運局表示,各項工程全面開挖後,和平東路、復興南北路剩四線道來往車道供小汽車行駛,忠孝東路剩六線道;該局極力建議交通有關單位削減兩邊人行道,增加二線車道;但人行道下埋設瓦斯、電話等管線,遷移費時,而且交通局、警察局迄今仍不贊成這個方案,恐怕在施工前,無法實施增設車道計畫。
另外,火車站前忠孝西路捷運車站工程月底開標,七、八月開挖後,密集的公車及小汽車流量將會造成大塞車;而火車站前公車站牌移往鄭州路計畫尚未定案,令捷運局為施工期間的交通大感憂慮。
捷運局並且指出,施工期間每個小路段必須封閉、或保持一半道路通車的時間,最短二個月;但因國內對潛遁或高架的施工經驗不足,可能要延長個把月甚至半年;初期路網全線施工期則長達三至八年,由於台北市道路面積就是這麼多,所提各項紓解方案,屆時對市民並無多大幫助,民眾們還是得咬緊牙根度過這段陣痛期。
最新文章
-
星火引爆油泥!連續爆炸波及逾四千戶民宅 歷來最重大的拆船爆炸案
2022-08-11 -
農曆七月的大事!傳承百年放水燈遊行|2005年鷄籠中元祭
2022-08-11 -
什麼都賣!消失的公車票亭 曾有轉型翻新的機會
2022-08-10 -
2001年納莉颱風登台 捷運站變成大型地下漂漂河!
2022-08-10 -
1998年的新竹市地王「抵加」 24年前每坪就破百萬了!
2022-08-10 -
圓山中山橋下的大龍舟 58年前曇花一現的水上大飯店
2022-08-09 -
八〇年代興盛一時的夢幻樂園 台灣本土馬戲團表演
2022-08-09 -
斥資龐大!台鐵當年轉虧為盈的希望|1979年鐵路電氣化通車儀式
2022-08-08 -
一個被你淡忘的節日 曾經是全國熱烈響應的盛事
2022-08-05 -
打美女牌促銷良米 兩百名佳麗角逐「蓬萊仙子」
2022-08-05 -
曾奔馳在南北鐵道的老火車|1954年柴油飛快車
2022-08-04 -
登上時代雜誌的大象林旺爺爺 曾經改過兩次名
2022-08-04 -
適量生育 讓人口合理成長|1998年的家庭計劃
2022-08-04 -
有情人終成眷屬!1991年七夕脫單奇招 拋繡球找命定伴侶
2022-08-03 -
「一人一坑」經濟實用! 60年前防空洞長這樣只要20元
2022-08-03 -
1995年試射導彈 引爆兩岸緊張關係
2022-08-03 -
復活的夏季盛會!賞異國童玩盡情戲水|宜蘭童玩節
2022-08-03 -
史無前例!1960年美國總統首次訪台 艦隊護航、數萬群眾夾道歡迎
2022-08-0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