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森的標竿之作! 票房不佳但他卻很滿意|1990年《喋血街頭》

聯合新聞網 報時光
來台宣傳新片「喋血街頭」的張學友(左起)、梁朝偉、袁潔瑩、任達華。圖\聯合報系資...

「暴力美學」大師吳宇森,透過《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等片躋身香港一線導演的行列,火紅的同時也因和徐克在創作上的分歧,彼此分道揚鑣。離開後,吳宇森自立門戶,第一部作品為《喋血街頭》,這部電影也是他嘔心瀝血的標竿。

 【推薦閱讀】
 拍出江湖本色 流露英雄式暴力美學|1986《英雄本色》
 將鬼片拍成喜劇 再造監獄風雲的新藝城電影

《喋血街頭》於1990年上映,由梁朝偉、張學友、李子雄、任達華等主演。電影的前半部是根據吳宇森的個人經歷改編,劇本里阿輝和阿榮這兩個角色是吳宇森朋友的寫照。

《喋血街頭》以六○年代的香港為背景,當時在英國統治下的香港,處於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之一,但仍有不少充滿激情與熱血的青年,滿懷著美好與嚮往。三位從小一起長大的貧民窟少年,因犯下殺人罪行而潛逃至越南,原以為能夠就此翻身,卻因一箱黃金反目成仇。

這部投資額近三千萬港幣的巨作,將視角對準世俗社會的草根階層,從香港的史實到越南的社會背景和文化,電影團隊都付出許多心血去搜集資料。但上映後香港票房反應卻不甚理想,但在國際間早已受到矚目。

吳宇森的電影風格大部份都在描寫男性之間的情誼,而這部卻是講「背叛」。運用槍戰特效,為銀幕帶來血肥暴力的感官刺激,成為吳宇森系列電影必備的獨特元素。

★加入 報時光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經典好文即時看!

新片快門 突破吳宇森本色的英雄片

喋血街頭 跳出賣義氣窠臼 擴大了敘述空間

1990-08-30/聯合報/32版/電影新聞

【記者╱曹銘宗】導演吳宇森的新作「喋血街頭」,以一九六○年代的動亂環境為背景,描述一群年輕朋友在一段不尋常的際遇,呈現了懷舊史詩電影的悲愴氣勢。

自「英雄本色」一片起,吳宇森的作品即一直沈迷在男性的義氣和浪漫,配合槍戰爆破特效的暴力美學,既有藝術可談,也兼顧了賣座。

這次拍攝「喋血街頭」,吳宇森有更大的野心。他試圖擴大歷史空間,傾入他自己對這個年代熟悉的感情,他想說複雜的故事,談人生的飄浮,情義的迷茫。

六○年代的背景,香港有暴動,越南有戰爭,吳宇森安排了梁朝偉、張學友、李子雄三個角色,從香港到越南,在戰火的洗禮中,三個好友落得自相殘殺的命運。

和吳宇森以前的作品相比,「喋血街頭」擺脫了男性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窠臼,變成了對友情的不可測,這真是吳宇森最大的改變之一。

最近,吳宇森最大的話題是,拍了一部「喋血街頭」,製片成本從預計的一千五百萬港幣追加到三千萬港幣,拍掉四十二萬呎底片,然後在剪接室埋頭兩個月,剪成一萬呎的上映版本。

基本上,「喋血街頭」已粗具國際製作的規模,映象頗為可觀,吳宇森也展現了處理類似美國大型越戰片的能力。但是,「喋血街頭」的部分情節,卻也難脫美國越戰片的影子。

「喋血街頭」最近先在香港上映,賣座卻出人意外的不如預期理想。香港影界人士認為,「喋血街頭」談的主題太大太多,又不是真正的大型戰爭片,香港觀眾不易接受,吳宇森可謂吃力不討好。

########test#########
電影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