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嚴時代的禁歌 「橄欖樹」原為「小毛驢」齊豫唱紅

聯合新聞網 報時光
「天使與狼」演唱會,廿七日在台北市綜合體育場舉行,齊豫展現實力歌喉,深得台下歌迷...

五年級生熟知的民歌《橄欖樹》在齊豫嘹亮的聲音唱出寬闊,「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賦予浪漫瀟灑的流浪感,但在戒嚴時代卻是首禁歌。當時兩岸緊張情勢,新聞局將「流浪」詮釋為流浪海外,即使在早期的版本當中,流浪遠方也只能唱成流浪流浪。

 【推薦閱讀】
 1988年齊豫齊秦演唱會 音樂教父羅大佑也來助場
 歷史影音/對抗帕金森氏症26年 李泰祥離世

雖然曾被禁唱,但歌詞本身富含的力量卻仍然帶著這首歌抵達遠方,同時奠定李泰祥在民歌時代的不朽地位。其實為了這首歌,李泰祥早已等待許多年,直到齊豫出現才終於完整了夢想。李泰祥原為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小提琴首席,在一次赴美時改變創作音樂方向、希望將古典音樂通俗化,卻不時有種曲高和寡之感。

當他遇到三毛寫著流浪的英文詩詞時,李泰祥眼睛一亮,受西班牙詩人Juan Ramón Jiménez作品「Platero and I(小毛驢與我)」啟發和三毛於西班牙流浪沿途所見,她寫下「為了小毛驢,為了西班牙姑娘的大眼睛,流浪遠方」。這首英文詞雖然深受李泰祥喜愛,卻因譜曲難符合意境而被擱置好一陣子,直到後來將《小毛驢》改為《橄欖樹》,以及民歌手楊祖珺建議改詞「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清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才讓李泰祥得以完成寫曲,但寫好的《橄欖樹》卻仍然找不到夠嘹亮又空靈的聲音。

李泰祥在金韻獎擔任評審時,他的耳朵終於聽見了齊豫的聲音,純樸天真中有種空靈寬遠,於是承接著吉他聲,齊豫的聲音唱紅了《橄欖樹》這首歌。據齊豫回顧時說道:「當時李泰祥的要求是,要把這首歌唱得『很寬闊』,不能有虛音,他覺得虛音是靡靡之音。」從三毛的小毛驢變為橄欖樹,直到尋齊豫之聲才完整了這首作品,雖曾受戒嚴風波成為禁歌,但李泰祥的《橄欖樹》仍成為傳唱之作,他也留下《一條日光大道》、《錯誤》、《告別》等經典作品。

為什麼流浪

小毛驢變橄欖樹 齊豫唱紅

「日光大道」歌詞也出自三毛

2014-01-03/聯合報/A6版/李泰祥病逝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李泰祥曾說,所有創作都是他的孩子,其中最好的就是「橄欖樹」。「橄欖樹」空靈優美,但也很難唱;難唱到當年以這張同名專輯一炮而紅的齊豫,曾對樂評人馬世芳坦言:「我每次唱這首歌都會緊張。」

「橄欖樹」原詩是三毛以英文寫成,李泰祥徵得三毛同意後,由民歌手楊祖珺譯成中文。三毛詩裡的主角原本是她在西班牙草原看到的小毛驢,李泰祥覺得唱「為了小毛驢流浪」很奇怪,商議後改為「橄欖樹」,意象、意境即瞬間拔高。

「一條日光大道」歌詞也出自三毛之手。李泰祥曾說,該曲在他一九七三年赴美前就起稿,赴美後某一天,他覺得特別寂寞,拿起吉他唱歌,「一條日光大道」就此浮現;他邊唱邊哭,但該曲要到十年後他與齊豫合唱出版,才真正大紅。

「橄欖樹」、「一條日光大道」都在成歌數年後,才找到齊豫這位最佳詮釋者,難怪李泰祥要說齊豫是他的貴人。然而兩曲的命運坎坷還不止此:它們當年都曾遭新聞局禁播。

樂評人馬世芳指出,「橄欖樹」當年送審時,審委認為原詞「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有「海外密會匪諜」之意,硬是封殺;唱片公司只好請齊豫把「流浪遠方」唱成「流浪流浪」,這才過關。

「一條日光大道」則是因審委認為歌名聯想對岸「文化大革命」時代的樣板小說「金光大道」,有「與匪唱和」之嫌。另外,當年毛澤東在對岸是「人民群眾心中的紅太陽」,「太陽」在台灣因此變得很敏感,「陽光灑遍你的全身」也顯得可疑。

音樂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