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北路故事多 號稱臺北的香榭大道

聯合新聞網 陳泰裕

 【推薦閱讀】
 遠眺東亞之光! 曾是墾丁最頂級的飯店|歐克山莊
 日治時期最現代化的「五層樓」 林百貨的前世今生

百年來,矗立在中山北路一、二段的建築物,仍舊屹立或已消失的,都有故事。圖/聯合報...

日治時代敕使道 臺北的市容象徵

中山北路,是臺北市的南北大道,曾是日治時代從火車站一路通到劍潭山的敕使街道。中山北路與仁愛路、敦化南北路,並稱北市三大林蔭大道,都是臺北的市容象徵,數十年的市政建設,與經濟成長所帶來的變貌,真應證了滄海桑田之寫實。

曾經的基督教長老教會所創的神學院,現在已是台泥公司的總部。

曾經的臺灣第一家空中旋轉餐廳的富都飯店,現在已是民間豪宅。

曾經的美國駐華大使官邸,現在已是花園餐廳兼藝術電影院的光點台北。

美國房車滿街跑 颱風豪雨水不退

當然,像1964年開業的國賓飯店,至今仍繼續在見證這條美麗大道的演化,當時國賓飯店周遭,多為兩層半的建築,靠的是路上美國大房車認證這條路的國際性。至於颱風豪雨帶來的積水不退,多少曝露出基礎建設不足的尷尬。

從這些七零年之前的街景可見,彼時分隔島的樹栽仍顯青澀,對照現今的林蔭蒼蒼,訴說任何養成都是一件需要耐心的過程。

中山北路活化石 目睹臺北演化史

1928年創立的林田桶店,堪稱中山北路街景的活化石。

林田桶店,百年來目迎日本貴族、八方國家元首、政商影視名流等權貴路過;1955年,店家看著北市第一座立體高架道復興橋通車,1995年也看著它被拆除。林田桶店仍在營業,只是店外車子越來越新,店內還是一九六零年艾森豪路過時的模樣。

1954年的照片可見,三輪車單車被禁行在車道上,有意營造現代化形象,不出幾年,隨著駐臺美軍日增,及經濟不斷成長,馬路禁行機慢車變得不切實際。

中國駐臺領事館 第一幢空調高樓

百年來,矗立在中山北路一、二段的建築物,仍舊屹立或已消失的,都有故事,包括日治時期中華民國駐臺北總領事館,1934年起的設址,即是現今的華南銀行員山分行。

包浩斯系統出身、第一代華人建築師張肇康設計的嘉新大樓,1967年落成時,是臺灣第一幢有中央空調的臺北第一商辦高樓,相對於周邊新大樓陸續出現,仍無減嘉新大樓的氣勢與派頭。

當年中央酒店的餐飲娛樂,齊名於中泰賓館,地位也不遜於國賓飯店。

行車在香榭大道 散步在東京新宿

我們站在老爺酒店對面,突然浮現宋代詩人林季謙《春遊》的愉悅情境:

寶馬香車正踏青,豈知已自過清明;燕雛告訴花都盡,鳩婦丁寧雨速晴。

六零年代起,國際商務需求日增,中山北路上航空公司旅行社招牌林立。九零年代,行車在八線道上如巴黎香榭大道,走進巷弄又如身在東京新宿。

五十年前,美國大兵與日本旅遊團勢力,延續日治時代的條通文化,奠定中山北路獨有魅力。

歷史險惡與悲憫 盡在南北大道

中山北路這條南北大道,看盡臺北政治、商圈、人文的歷史險惡與悲憫;今天,我們先就一、二段的重要建物暖暖身,中山北路更多的人、物軼事,報時光《古月照今城》下回再陸續說給您聽,比方說:

蔡瑞月舞蹈社、美國大使官邸,還有那,國父孫中山⋯⋯

報時光UDNtime youtube

聯合知識庫

報時光臉書粉絲專頁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