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301】見證人生悲喜曲 第三代臺北車站拆除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979年3月1日:美國與中共建交後,原駐華大使館、北高領事組及相關單位、於這天關閉,後續業務依美國在台協會組織法、遷移至臺北市信義路前美軍顧問團舊址辦公。

1986年3月1日:第一代臺北車站啟用於1891年日據時期,是一座簡陋式棚頂車站,歷經二代,第三代車站在1941年(昭和16年)落成使用,運作45年後,於這天拆除改建。

政府遷台後,第三代臺北車站伴隨台灣的政治、經濟發展,扮演著重要角色,五零至七零年代後期,軍工商活動的匯集地,皆以臺北車站為核心,搭配臺北前站左右側的公路局東站、西站,成為全臺最重要的交通樞紐;臺灣經濟起飛時,臺北車站也是中南部移工北上淘金的第一站,人生月台的悲喜不斷上演。

第三代臺北車站由日本建築師宇敷赳夫設計,是日據時期臺灣公共建設的要角之一,有別於臺灣公共建築在日據時期以巴洛克風格為主,第三代臺北車站充滿現代主義的語彙。

八零年代後,隨著三鐵共構計畫,第三代車站終致不敷使用需求,走入歷史;現在的第四代臺北新站,每日總使用人次已在50萬以上,繼續守護過客冷暖。

﹝影片/Charlie Dean Archives、PeriscopeFilm﹞

報時光UDNtime youtube

聯合知識庫

報時光臉書粉絲專頁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