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鐵道總部 曾經是日軍兵工廠

聯合新聞網 陳泰裕

 【推薦閱讀】
 台北第一座眷村 1999年四四南村的變遷
 你知道56年前,敦化南路、仁愛路是什麼樣貌嗎?
 大安公園的前世今生 悲涼的時代記憶

從1884年臺北機器局開始,鐵道部園區即是臺灣工業科技與鐵道發展的起點之一,歷經...

1900年鐵道部進駐 1919年建築物落成

有在關注臺灣鐵道史的朋友,談起臺博館的鐵道部園區,眼神都會為之一亮,這棟與承恩門(北門)已對望102年的新古典主義建築,1990年之前是臺鐵局的本部。

事實上,建築物在1919年落成後,日本殖民政府的交通局鐵道部,即是在此營運,再往前推,此地原是日軍兵工廠,1900年鐵道部進駐後,臺北工廠等設施才陸續興建,1935年臺北工廠移到現今信義區的臺北機廠,全區即成為辦公廳舍所用。

15年精細修復 2020年對外開放

延平北路、忠孝西路口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2020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歷經15年的籌劃與精細修復,這個國定古蹟園區,終於以典雅風華開門迎客。正門口兩側延伸的拱形騎樓,既隱又顯的發揮通風、遮陽、避雨的功能,二樓的英式木造結構,可見當年也出現在總督府的衛塔造型,整體外觀以上木下磚、天方地圓的格局,形塑出多重互襯互補的視覺語彙。

可見清代遺構圍牆 典雅八角樓廁所

我們進來園區後,可見清代機器局遺構圍牆、石板道,印記了清朝、日治、國民政府三朝記憶,鐵道部園區,除了辦公廳舍、戰情指揮中心、食堂等,還有一個八角樓廁所,當您漫步在中庭,6座建築群都在視線範圍內,可想見當年員工移動的方便性。

棲身市民大道一側,是還沒整修完成的禮堂,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客車工廠,根據考證,當年臺北工廠原址,是利用第一代臺北車站的棚頂鋼樑改建的,聯合報在1988年拍的臺鐵工會開會老照片,正是舊禮堂的內部樣貌。

與北門互相守望 柵欄升降已不再

1989年第四代臺北車站啟用前,臺鐵局延續戰前總督府鐵道部,以此地作為總局所用,這個臺灣鐵道運作樞紐,與北門之間曾隔著繁忙的延平北路平交道互相守望,時不時來一下的火車事故,總會在「老闆」面前上演,不尷尬也難,大臺北鐵路地下化後,除了道路交通順暢,平交道柵欄的升降景像已不再。

時光凍結狀態 大格小局到位

早年臺灣車站月台的迎送揮別,或可以唐朝詩仙李白的《贈汪倫》借景: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進到館內展區,你可感受到臺博館帶領的修復團隊所付出的心血,大格小局盡是到位,室內迴廊、門廳、辦公室、梯扶,乃至柱樑、燈具,在在呈現出時光凍結的狀態;鐵道文化常設展,可讓你對於臺灣鐵道歷史有更貼切認識,除了臺鐵老件老物的展示,擬真的客貨車廂,老車站到站音樂,無一不趣。

模型精彩絕倫 餐車風華再現

影片中聯合報拍攝的老照片,可見到單人沙發及設有侍者的餐車,光是遙想就欽羨,對照園區現場的復原展示,訪者莫不驚訝臺灣曾有東方快車式服務的時代。

來到二樓的模型展示區,大人小孩精神為之一振,折服於眼前所見場面,從1920年的車站,一路往北門、中華商場延伸,止於鐵道部的場景確實精彩絕倫。

森山松之助 臺灣重要建築之父

鐵道部是由東京帝大畢業的森山松之助設計監造,另一關鍵人物是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其實,日治時期臺灣重要建築地標,出自森山松之助之手,至少有二十棟左右,總督府(總統府)、總督官邸(臺北賓館)、臺北州廳(監察院)、臺中州廳(市府局處)、臺南州廳(臺文館)等皆是。

從1884年臺北機器局開始,此地即是臺灣工業科技與鐵道發展的起點之一,歷經政權更迭,在戰火、風雨中倖存下來,成為臺灣百年歷史發展的見證者,我們真要感謝匠師、建築師團隊,極盡所能得以讓鐵道部園區再現風華。

報時光《古月照今城》下回再陸續說給您聽

報時光UDNtime youtube

聯合知識庫

報時光臉書粉絲專頁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