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產生過好奇,一個主要以提供電腦及網路供人娛樂的場所,為什麼會被稱呼為網咖呢?那是因為在最初,它真的是當作咖啡廳在經營!
1996年開始,有台灣業者引進了國外已經風行數年的「網路咖啡廳」模式。這種模式結合了飲食與體驗電腦的概念,並通過更快的網路連接和簡單的解答、教學服務人員,吸引了對網路抱有好奇心的人群。當時,去網咖上網可是一種新潮時尚的高消費。
在這個時期,台北都會區迅速冒出了五六家「網路咖啡屋」,對一般消費者來說,他們可能會以為這只是一家咖啡賣場,然而,大部分人來這裡並不僅僅是為了喝咖啡,他們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用電腦上網,喝咖啡只是其次。
從咖啡屋的角度來看,這些網路咖啡屋的咖啡可能不符合咖啡行家的標準,但對於網路愛好者來說,咖啡並不是那麼重要,他們更在乎的是可以在這裡自由地探索世界,無障礙地上網。這裡的網路速度之快絕對無法與家中的14.4K網路相比。僅僅是這一點就足夠讓人愉快了,許多繁瑣的事情都可以在這裡輕鬆完成。
舉例來說,網路愛好者在上網的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網路塞車,要麼是訊號發不出去,要麼是訊號接收太慢,總是需要等上很長時間。然而,網路咖啡屋的網路訊號頻寬卻達到了128K,這是向電信局申請的專線,相比於個人用戶家中的14.4K一般電話線頻寬,速度提升了好幾倍。
對於網路愛好者來說,網路咖啡屋有著無數的好處,但對於不懂電腦的外行人來說,它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電腦的地方。這也正是台北網路咖啡屋所帶來的另一種消費形態,它不僅適合個人使用,還適合整個家庭共享上網的快樂時光。
喜歡這些懷舊故事?現在加入LINE好友,鎖定更多精采內容,讓報時光陪你重拾回憶!加入line好友→ https://lin.ee/S0acq2A
留言